法眼宗在五家禅中成立最晚。该宗开创者为清凉文益(文益住于金陵清凉院,故名)。文益去世后,南唐中主李谥以「大法眼禅师」之号,称他所创的宗派为法眼宗。
密印寺大殿
密印寺是沩仰宗的祖庭,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其开山祖师是高僧灵祐禅师。
法眼宗源于青原法系,文益得法于罗汉桂琛。据传有这样一段公案:某天,文益约两个同伴去桂琛处参学。桂琛问他:“到什么地方去?”他回答说:“行脚。”桂琛又问:“行脚干什么?”他答道:“不知。”桂琛称赞说:“不知最亲切。”第二天文益准备辞行,桂琛觉得他还可以深造,但又不便明白挽留,就指庭前一块石头对他说:“你是懂得‘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这一教义的,试问这石头是在你心外还是心内?”文益回答说:“在心内。”于是桂琛提醒他:“你一个行脚的人应该轻装,如何能安块石头在心里到处走动呢?”文益无词可对,便留住月余,仍未开悟,桂琛这才告诉他说:“若论佛法,一切现成。”文益于言下得悟。“一切现成”后来就构成法眼宗的主要特色。(www.xing528.com)
普利寺祖庭位于江西宜丰县同安乡洞山,由曹洞宗创始人良价所建,是曹洞宗的祖庭。
当法眼宗成立之时,禅宗其余各家早已形成,并开始出现各种偏差,文益便作《宗门十规论》,对当时禅宗十弊加以指摘。在论中,他以“一切现成”为原则,提出“理事不二,贵在圆融”,“不著他求,尽由心造”的主张,认为“虽理在顿明事须渐证,门庭建化固有多方,接物利生其归一揆”。这就是说,理事圆融并非人为安排,而是本来如此,因而是“一切现成”。这一思想受华严宗影响较大。文益曾用华严宗“六相圆融”教义来论证世界“同异具济,理事不差”,否认事物的真实差别和矛盾。文益弟子天台德韶发扬“一切现成”说,认为,“佛法现成,一切具足,还同太虚,无欠无余”,劝参禅弟子不必离开世间而随处得悟。他后来更用如下诗偈表达这一思想:“通玄峰顶,不是人间;心外无法,满目青山。”意思是说,学禅达到顶峰,与人间当然不同;但由于心外无法,则随处都可见到青山(禅境)。文益对这一偈颂评价极高,以为“可起吾宗”。
法眼宗以华严思想入禅,表明禅宗已开始发生变化,出现一种新的趋势。这一趋势便是禅教兼重、融合。后来延寿撰《宗镜录》100卷,进一步对禅宗只重直观不重经典的流弊提出批评。《宗镜录》广引经论,以佛经来证明佛、菩萨和众生皆具清净佛性,“从本以来,性自满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