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佛教小百科:「衣钵相传」的意义和争议

佛教小百科:「衣钵相传」的意义和争议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衣钵相传」是佛家通用语,但起初却是禅宗内部争论的一个严肃而又敏感的重大问题。「衣」指袈裟(三衣),「钵」指食器。据说,当初释迦牟尼在把「正法眼藏」付嘱与迦叶的同时,还把自己所用的金镂袈裟和钵盂交授迦叶,这就是所谓「衣钵真传」的来历。达摩以后,禅宗关于衣钵传承问题有了争论。

佛教小百科:「衣钵相传」的意义和争议

「衣钵相传」是佛家通用语,但起初却是禅宗内部争论的一个严肃而又敏感的重大问题。「衣」指袈裟(三衣),「钵」指食器。据说,当初释迦牟尼在把「正法眼藏」付嘱与迦叶的同时,还把自己所用的金镂袈裟和钵盂交授迦叶,这就是所谓「衣钵真传」的来历。

广东曹溪南华禅寺保存的六祖钵盂

传说,摩诃迦叶为了要续佛慧命,使法乳长流,就把正法眼藏和衣钵以单传的形式传给阿难,如此经二十七代,这衣钵便由般若多罗传到了西天二十八祖(也是东土初祖)菩提达摩手上,上述传说十分玄妙,但真正信服的人恐怕不会很多。

达摩以后,禅宗关于衣钵传承问题有了争论。神会在“定是非”的辩论里坚持慧能是禅宗的正统,其理由之一,便是“代代相承以传衣为信,令弘法者得有禀承,学道者得知宗旨不错谬故”。神会说:“达摩遂开佛知见,以为密契,便传一领袈裟,以为法信,授予慧可。慧可传僧粲,粲传道信,道信传弘忍,弘忍传慧能。六代相承,连绵不绝。”(《南宗定是非论》)传到慧能的这一领袈裟真实程度如何,我们不敢断然下定论,但在唐中宗的诏书《召曹溪慧能入京御札》中有这样一句话:“朕每究一乘,安、秀二师并推让云,南方有能禅师,密受忍大师衣法,可就彼问。”(《全唐文》卷17)所以神会说:“秀禅师在日,指第六代传法袈裟在韶州,口不自称为第六代。”于是他又提出了普寂同学广济入韶州慧能房内偷所传袈裟而为慧能喝斥的故事,并“转述”慧能的话说:“非直今日,此袈裟在信大师处一度被偷。所偷者皆不得。”(《答崇远法师问》)神会还特别提道:“衣为法信,法是衣宗。衣法相传,更无别付。非衣不弘于法,非法不受于衣。衣是法信之衣,法是无生之法。”(《顿悟无生般若颂》)这意思很明确:法衣所在之处,便是禅宗正统所在之处,而这袈裟现在仍在南方曹溪。至于后来这袈裟又如何传授,神会说得很隐约,这至少表明他没有得着衣传。而据现存的唐代文献看,曹溪的传衣曾于肃宗上元元年(760)取到宫中供养,不久于代宗永泰元年(765)又送了回去(见《全唐文》卷47),以后就下落不明了。

南华寺重宝唐代金绣千佛袈裟(www.xing528.com)

此袈裟在一领袈娑上织绣千佛像,灿烂华贵,精美异常。

与此同时,成都保唐寺智诜——无住一派流传着袈裟落在他们手中的说法。《历代法宝记》说,则天武后迎请慧能未成,便敕使取来了袈裟,于内道场供养,后来武则天把这一领袈裟交给了智诜,令他“回故乡永为供养”,并把此事派人转告了慧能。这种传说,似乎更不可靠。

有关袈裟的争论和传说,主要反映了禅宗内部派系为夺取正统地位而作的努力,在我们今天看来,确乎有些不可思议,但对当日处于派系倾轧中的禅僧们来说,却是利害攸关的大事。

目前比较统一的意见是,袈裟传承问题,大概也就到慧能为止。后世佛教则借用这一传说,将师父传法于弟子统称为“传衣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