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金刚经》简介:探究这一佛教经典

《金刚经》简介:探究这一佛教经典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这一卷经前后共有6 种译本,最通行的是鸠摩罗什的译本,全文计5200余字。《金刚经》之所以重要,因为它体现了600卷《大般若经》的中心思想。《金刚经》最突出的一点,是它宣扬了世界一切事物空幻不实的大乘般若空宗思想。正因为《金刚经》既简短易读,又思想清晰、前后一贯,所以很受广大佛教徒喜爱,在传播大乘般若空宗方面起过重要作用,隋唐之际则直接影响了禅宗思想的形成。

《金刚经》简介:探究这一佛教经典

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这一卷经前后共有6 种译本,最通行的是鸠摩罗什的译本,全文计5200余字。《金刚经》之所以重要,因为它体现了600卷《大般若经》的中心思想。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鸠摩罗什译,大理国写本,存一卷,卷轴装。

《金刚经》最突出的一点,是它宣扬了世界一切事物空幻不实的大乘般若空宗思想。经中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是实相者,即是非相。”“相”,事物的相状;“实相”,事物的真实相状。意思是说,凡有相状(现象)的一切事物,其本质都是虚妄的、空幻不实的,它所表现的只是假象,并非真实,真实的相状是空、非相;如果能达到这样的认识,便已经到了成佛的时候。又说:“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这就是说,人若想成为菩萨,就必须断绝自身的欲望(我相),断绝一切社会关系(人相),断绝对尘世的留恋(众生相)和对长寿的希求(寿者相),也就是要否定人作为人的一切。所以进而说:“离一切相,即名诸佛。”要成佛就首先得领会般若性空的道理。

辽代白瓷制摩诃迦叶像。摩诃迦叶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有“头陀第一”之称。(www.xing528.com)

《金刚经》又反复强调说:“应生无所住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意思是说,心不应执著于任何事相,对外界的一切现象既不着念,也不受其影响。这一思想在《坛经》中体现为“无住为本”说。敦煌本《坛经》说:“无住者,为人本性念念不住,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无有断绝;若一念断绝,法身即离色身。念念时中,于一切法上无住,一念若住,念念即住,名系缚;于一切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无系缚的自由境界只有在对一切法无所执著时方能实现。

《金刚经》在彻底否定客观世界的同时,甚至还否定佛教徒所追求的佛法,说:“无有定法如来可说”,“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认为佛并没有为后人留下什么特别的教说,如果人们执著于“佛法”,就难以成佛。

《金刚经》最后以一首四句偈概括其全部内容,这就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所谓“有为法”,泛指一切处于相互联系、生灭变化中的现象。在《金刚经》看来,世界上一切现象(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都只是幻觉、梦想、泡沫、倒影、晨露和闪电一样,转瞬即逝,说明它们的本性是空。

正因为《金刚经》既简短易读,又思想清晰、前后一贯,所以很受广大佛教徒喜爱,在传播大乘般若空宗方面起过重要作用,隋唐之际则直接影响了禅宗思想的形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