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慧可禅宗:「立雪断臂」的秘意是什么?

慧可禅宗:「立雪断臂」的秘意是什么?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于是慧可便立雪数宵,雪至齐腰,并且断己左臂以示决心,由此获得达摩的“安心”法门。这样,“立雪断臂”就成为禅宗著名故事流传下来。后来的一些重要史籍如《楞伽师资记》、《传法宝记》、《景德传灯录》、《传法正宗记》等,多承袭《宝林传》之说,从而使慧可“立雪断臂”求法的传说长期为一般禅家传诵。慧可“断臂”说明了什么?这一盛况,与达摩、慧可形成明显对比。

慧可禅宗:「立雪断臂」的秘意是什么?

慧可,一名僧可,俗姓姬氏,虎牢(今河南荥阳)人。四十岁时遇达摩游化嵩洛,一见而生敬畏之心,便奉以为师。他被称做「东土二祖」。

在《续高僧传》(卷16)中,道宣曾记述慧可“遭贼斫臂”的事实。说他“遭贼斫臂,以法御心,不觉痛苦。火烧斫处,血断帛裹。乞食如故,曾不告人”。同样的遭遇还落在他的同伴法林身上。“林又被贼斫其臂,叫号通夕。可为治裹,乞食供林。”这一事实不久便在禅宗某些史籍中变了样。唐智炬《宝林传》载法琳所撰《慧可碑》文,说慧可在向达摩求法时,达摩告诉他:求法的人,应不以身为身,不以命为命。于是慧可便立雪数宵,雪至齐腰,并且断己左臂以示决心,由此获得达摩的“安心”法门。这样,“立雪断臂”就成为禅宗著名故事流传下来。后来的一些重要史籍如《楞伽师资记》、《传法宝记》、《景德传灯录》、《传法正宗记》等,多承袭《宝林传》之说,从而使慧可“立雪断臂”求法的传说长期为一般禅家传诵。甚至连正史《旧唐书》(卷191)也因袭该说,谓“慧可尝断其左臂以求其法”。

在《续高僧传》(卷16)中确有类似“立雪”的记载,但那是发生在一个名叫慧满的和尚身上。说是贞观十六年(642),“一衣一食,住无再宿”的慧满,某日于洛州南会善寺侧,夜“宿柏墓中,遇雪深三尺”。可以看出,慧可的“立雪”实际上是对慧满“柏墓遇雪”的附会。至于“自断左臂”,则显然是对“遭贼斫臂”的改纂。

慧可(以及法林)“断臂”说明了什么?我们认为,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达摩禅在初期传播阶段所面临的困境。达摩自称“南天竺一乘宗”,是以四卷本《楞伽经》为宗旨,来中国传播印度大乘佛教禅学的。这种禅法与当时北中国所行的各类禅学,尤其是以宗教实践为根本的僧稠一系禅学不同,矛盾斗争十分激烈。僧稠实践的是长期在北方流行的以“四念处”法为中心的禅法,而达摩则实行大乘空宗的禅法。四念处法,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层次清楚,对象明确,道理浅显,只要有虔诚的信仰和坚定的意志便可实行。大乘空宗禅法,以法性为宗,以无分别智、无所得心悟入实相,并依此理入禅。这种禅法,除了虔诚的信仰和坚定的意志,还要有高度的直觉悟解能力,只有“上根利器”才可领受,对于一般信徒来说,确实“理性难通”。宗密说:“达摩所传者,顿同佛体,迥异诸门,故宗习者难得其旨。得即成圣,疾证菩提;失即成邪,速入涂炭。”(《禅源诸诠集都序》)差异这样大的两个禅学派别在中原地区相遇,势必发生冲突。所以,慧可、法林遭斫臂(又传说达摩也曾数次遇毒,幸得命大未果),大概都与此有关。

僧稠从僧实出家,从道房学禅,后入少林寺诣祖师佛陀。佛陀对他的禅学给予极高评价,认为“自葱岭以东,禅学之最。汝其人矣”。此后,他受北魏孝明帝、孝武帝的礼遇。入北齐,又受文宣帝的诏请,并为其建云门寺以居,“供事繁委,充诸山谷”。僧稠一系的禅取得“独盛”的地位。这一盛况,与达摩、慧可形成明显对比。史载慧可“流离邺、卫,亟展寒温,道竟幽而且玄,故末绪卒无荣嗣”。达摩禅法在当时处于萧索状态,没有受到社会的欢迎,尚未获得发展的机会。(www.xing528.com)

不仅其他禅学派别反对达摩禅,就是文学之士也“多不齿之”,致使“滞文之徒,是非纷举”。在上述背景下,慧可被人斫臂是可以理解的。后世禅僧为了掩饰这一既成事实,便移花接木,将“遭贼斫臂”说成了“自断左臂”。

少林寺立雪亭

立雪亭原名达摩厅,殿内神龛中供奉禅宗初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像。匾额悬清乾隆帝御书横匾“雪印心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