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军的历史在国民党军队中是最悠久的,它从1917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在“中华民国”的38年历史中,存在达32年。这个军也是抗战中打得最艰苦、损失最惨重的两个军级单位之一。在山东的艰苦游击战中,51军可说是做出了最大的贡献。在没有外援,又缺少补给的情况下,这个军光高级将领阵亡、被俘者就多达七员,校以下伤亡官兵更是不计其数。相比那些战功赫赫的名军来说,笔者更喜欢这些在艰苦岁月中存活下来的部队。试想,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坚持到底的部队,如果得到了那些名军的待遇和补给之后,能打出什么成绩呢?虽然无法证实,但是笔者相信,51军绝对不输于大部分的“著名”军队。
刘昌义,字彦峰,河北任丘人,生于1905年12月6日。刘昌义是行伍出身,是跟着冯玉祥的部队,并被冯氏在经历过军阀混战的连年战争中培养出来的实战型干部。刘昌义虽然不是冯玉祥的亲信军官,但与那些投靠蒋介石中央政权的所谓亲信相比,刘昌义是忠诚的。1929年的蒋冯战争,刘昌义跟了冯玉祥。1930年的中原大战,刘昌义还是跟了冯玉祥。1933年的察哈尔抗战,刘昌义仍旧跟了冯玉祥。甚至在抗战全面爆发的1937年,已经几度因战败而赋闲的刘昌义仍旧在冯的麾下,打出了抗日的旗帜。
刘昌义生活俭朴,作风正派,平时能与士兵同甘苦。比如吃饭的时候,他和士兵共用大灶,就连宴请也只限定于四菜一汤。在穿着上,更是与士兵“享受”同等待遇,不额外增加服装,且连皮鞋和马靴也从不配备,只穿布鞋。在士兵的眼中,能有这样的平民将军来带领他们,实在是幸运之极。他虽然从小就在军阀部队里接受封建军官的教育,但是思想进步。对于国共的合作,刘昌义十分支持,并且与八路军合作,在抗战的头两年中,打了不少的胜仗,部队也逐渐得到了扩大。但由于反共势力的抬头,刘昌义在敌后的游击一直受到歧视和打压。弄到后来,不得不在承受极大的压力下与八路军断了联系。
即便如此,上级和友军对于刘昌义的亲共态度仍是忌惮万分。起初还能按时发放军饷,并补充武器装备,到后来干脆命令刘的游击部队就地筹款,武器装备也要刘部自己想办法。军饷可以对官兵晓以大义,暂时拖欠。但是武器装备和弹药补给却不能断,没了这些,他拿什么去和日本人拼命呢?于是在夹缝中艰难生存的刘昌义做了一个决定,那就是带着部队“投敌”。刘昌义是这样打算的,伪称投敌,以骗取日军的粮饷和装备后,再集体反正。虽然有当汉奸的恶名,但至少是解决了部队的燃眉之急。大不了所有的责任由他一人承担便是。好在官兵们都能体谅并理解刘的意图,于是就集体当了“汉奸”。
1941年9月12日,已经被授予汪伪第21师番号的刘昌义部在日军顾问视察时突然反正,不仅将十几名日军佐尉级军官击毙,并顺带着歼灭了伪军600余人,刘昌义成功带着反正的三万余官兵返回了国统区。当年宣布反正的部队有几十支,但是真正成建制反正成功的仅有三例,其中尤以刘昌义部的反正数目最多。事后,军事委员会为了表彰刘昌义的反正之功,任命他为暂编第15军军长,并将他的部队改编为暂编第27师。(www.xing528.com)
刘昌义的暂15军在经历过1944年的豫中会战后,基本被打残了。他本人也被调任第19集团军副总司令的闲职。内战爆发后,刘昌义也一直挂名第7绥靖区副司令官的职务,在南京家中闲居。一直到1949年,国民党政权在分崩离析的情况下,才又重新启用刘昌义,并任命他为淞沪警备司令部的副司令。
其实刘昌义的被启用,纯粹就是中央军准备开溜,要找一些杂牌军将领来当替死鬼罢了。为了坚定刘昌义死守上海的决定,汤恩伯不仅将上海残余兵力的指挥权都交给了他,而且还任命他兼任在川沙被解放军打残的第51军军长。这时候的刘昌义可说是国民政府的地方大员(炮灰),手握重兵(残部)。而当刘昌义去51军视事时,这才知道这个军只剩下800来人,连个团都够不上啊。考虑到自己和51军并无历史渊源,自己未必能指挥得动这个部队,于是他把51军的指挥权交给了带队突围的51军参谋长王镇坛,并提拔他为副军长,自己仍回警备司令部去指挥全局去了。
刘昌义心里十分清楚汤恩伯的用意,他对于汤的放权全盘接收,利用自己的民革党员身份与中共地下党取得了联系。经过协商,刘昌义于1949年5月25日率领上海国民党残部43000余人,向解放军第27军投诚。此后刘昌义协助中共华东局统战部做国民党军队的策反工作,转业后分配到上海,先后当选为上海市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上海市民革常委等职。1982年,刘昌义被定性为起义将领,并由上海市政府授予起义人员证明书,于1994年10月4日因病去世,享年90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