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论不休,不如保持沉默
有句话叫“无声胜有声”,有的时候,沉默比语言能传递更多的信息,或者说是在某种情况下,沉默比语言更有用,更能给对方造成某种心理触动。
在人和人的交谈中,分歧甚至产生矛盾是很正常的事情,人们都不想把矛盾积压下来,想要在矛盾出现的第一时间抓住时机解决掉。但往往却是花费口舌去解释,理由说了一箩筐,但由于对方的抵触心理而没有产生积极的效用。而如果对方所持意见的不同,很可能双方争论不休,却无益于问题的解决。
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的一天晚上,卡尔在伦敦学到了一个极有价值的教训。
有一天晚上,卡尔参加一次宴会。宴席中,坐在卡尔右边的一位先生讲了一个理论,卡尔并不同意,便对那位先生说出了自己不同的意见,两个各不相让,各说各的理。
卡尔的老朋友格蒙在他旁边,他正是这个问题的专家,两人都同意向他请教。格蒙听了,在桌下踢了卡尔一下,然后说:“卡尔,这位先生没说错,这个理论已经被很多学者证明过了。”
那晚回家路上,卡尔对格蒙说:“弗兰克,那话真的经过证明吗?”他回答,“或许还没有,但是亲爱的卡尔,我们是宴会上的客人,为什么要证明他是错的?那样会使他喜欢你吗?为什么不给他留点儿面子?他并没问你的意见啊!他不需要你的意见,为什么要跟他争论?”
卡尔也由此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永远避免跟人家正面冲突。天底下还有一种能在争论中获胜的方式,那就是沉默。
一般来说,争论的结果都是不利的,即使你在争论中占据上风,但由于你批驳了对方,使对方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那你和对方交谈、交往的愿望就会落空,而且争论时由于情绪激动,很可能说话口不择言,给自己带来无尽的麻烦。(www.xing528.com)
潘恩互助人寿保险公司立了一项规矩:“不要争论!”真正的推销精神不是争论,甚至最不露痕迹的争论也要不得。人的意愿是不会因为争论而改变的。林肯有一次斥责一位和同事发生激烈争吵的青年军官,他说:“任何决心有所成就的人,决不会在私人争执上耗时间,争执的后果不是他所能承担得起的。而后果包括发脾气、失去自制。要在跟别人拥有相等权利的事物上多让步一点;而那些显然是你对的事情,就让得少一点。与其跟狗争道,被它咬一口,不如让它先走。因为就算宰了它,也治不好你的咬伤。”
当我们遇到和别人正面冲突的情况时,别急着解释和争论,不如保持沉默,给双方思考的时间,要比争论不休更能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沉默,在这里界定为没有说话或没有出声。它并不一定就是无行动的。也不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沉默是沟通的失败。实际上,它可以是一种十分有力的沟通形式:它可以意味着人们在思考对于一种问题要做出的反应;它可以意味着人们对于交谈的焦虑或害怕;它可以表示同意、不同意、失落或愤怒。
台湾有一个经营印刷业的老板,在经营了多年之后萌发了退休的念头。他原来从美国购进了一批印刷机器,经过几年使用后,扣除磨损费应该还有250万美元的价值。他在心中打定主意,在出售这批机器的时候,一定不能以低于250万美元的价格出让。有一个买主在谈判的时候,针对这台机器的各种问题滔滔不绝地讲了很多缺点和不足,这让印刷业的老板十分恼火。但是他在自己刚要发作的时候,突然想起自己250万美元的底价,于是又冷静了下来,一言不发,看着那个人继续滔滔不绝。结果到了最后,那人再没有说话的气力,突然蹦出一句:“嘿,老兄,我看你这个机器我最多能够给你350万美元,再多的话我们可真是不要了。”于是,这个老板很幸运地比自己估价的还多赚了整整100万美元。
沉默并不是简单地指一味地不说话,而是一种成竹在胸、沉着冷静的姿态,尤其在神态上更是要表现出一种优势在握的感觉,从而逼迫对方沉不住气,先亮底牌。这在谈判中是常用的手段。
沉默有时候还是一种宽容。当看到别人的短处,看到别人的自说自话,不揭露出来,让别人陶醉在自己的兴奋里,享受自己的快乐,更是一种包容和体谅。
在我们日常交谈中,适当地保持沉默是给自己思考的时间,多了解对方的信息,以得到更好的开口时机。沉默,是社会交际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它既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又是一种微妙的艺术,特别是在交流感情的功能上,它有语言所难以达到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