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建设已经发展到一个较高平台的广东,现在大力建设与经济强省相适应的文化大省,是广东人自我反思、自我超越的表现。毫无疑问,从文化方面寻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是智慧的表现。[5]因此,发扬科学理性精神,合理地为“文化大省”的目标定位,对于预期目标的实现,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在总体上,“文化大省”的建设,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基本政策为指导,[6]以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目标,与经济强省的建设相适应,在全国率先建成宽裕的小康社会,实现文化方面的全面小康、宽裕小康。[7]在这个总目标的统率下,以下方面似可成为广东“文化大省”建设预期的具体目标:
(一)从地位、作用和影响的方面看,广东“文化大省”的定位,应当是国内领先,国际知名。
全国各省的文化建设,各有其特色、地位、作用和影响。现在,已有不少省份明确提出建设文化大省或者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浙江、江苏、山东、四川、山西、福建、黑龙江、云南、辽宁、贵州、甘肃等省,都已明确提出建设文化大省(强省)的目标,加上我们广东自身,总数占全国省份的三分之一要强。估计,随着国内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的增强,以及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趋势对国内影响的增强,[8]还会有新的省份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百花齐放,百舸争流,友好的竞争合作将有力地推动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在这种态势下,广东“文化大省”应当在全国具有崇高的地位,有广泛的影响,居于公认的领先地位。广东应当成为当代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成为新型文化精神、民族精神的催生地。要使广东人文化品位高雅,广东的文化设施先进、充裕,文化产业发达,文化精品不断涌现,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的文化人才量多质高,文化体制充满活力,文化市场繁荣有序,城市和乡镇文化环境各具特色、健康优良;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们能够充分享受自己应有的文化权利;文化综合实力明显提高,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在国际上,广东文化应当具有较高的知名度。这个知名度,不再仅仅局限于粤菜、中餐馆的驰名,而是作为中国文化的当代形象的缩影,作为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作为当代中国人文明形象的表征出现。一说起当代中国文化,就使外国人自然而然地想起广东,想起从物质文化到精神文化的广东人的特质。
(二)从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创新性思维的层面看,广东“文化大省”应当通过制度创新和文化整合,创建出适应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趋势的文化经济一体化的创新性机制,以及使得这种创新性机制得以持续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
文化对于经济的作用,在国内历来长期被看轻,甚至被忽视,近年来有所好转。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经济发展中的文化因素日益增强,文化对经济的依存度、文化的经济含量越来越大。无论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理论,还是信息产业、文化产业等,都充满经济文化一体化气息,带有明显的经济文化一体化色彩。
所谓经济文化一体化,就是经济与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为动力,互为支撑。具体说来,就是经济领域、经济行为越来越充溢着文化的成分,依托文化的力量发展壮大经济,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单纯地就经济论经济;同样,在文化领域,各种文化行为、文化决策、文化实践,已经突破传统的意识形态框架的制约,并放下贵族架子,开始世俗化、平民化的进程,从经济活动的裁判者变为经济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和创新者。今天,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使得工业产品的设计、包装、推销,实际上变成了文化理念的竞争。“科技以人为本”,“我们一直在努力”,这类工业(经济)产品的广告语言,渗透着强烈的文化价值观。同样,在文化领域,以文化产业的崛起为代表,文化经济化的势头越来越猛。音像业、电影业、出版业、大众传媒业,这些以往以突出政治为首业的行业,这些往往“算政治账不算经济账”的行业,现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唱响主旋律、坚持多样化的方针指导下,也加入了经济建设的行列。这些行业实行的“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机制,实际上就是典型的文化经济化的表现。至于在广东正如火如茶发展的会展业,在全国独占鳌头的旅游业,别具一格的演出业,特别是网络信息产业,等等,按照传统的行业划分,你就很难确认它是属于经济还是文化。事实上,它们既是经济的,又是文化的,典型地反映了文化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和特点。
鉴于上述情况,广东“文化大省”建设应当通过制度创新而改革文化体制,整合文化资源,创建出符合广东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要求的文化经济一体化的创新性机制。同时,还要努力创建使得这套创新性机制能够发挥最大效应、能够持续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
(三)从现代化的基本价值追求——人的现代化来看,广东“文化大省”的建设,应当着眼于人的文化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使广东人的文化综合素质在全国各省居于前列,提升广东文化形象,提升广东人形象。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对于现代化特征和实质的探求,经历了从“四个现代化”到“人的现代化”、“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逐渐认识到现代化的终极目标是为了人而不是为了物,现代化是要“人化”,而不是“物化”。而人的现代化也罢,人的全面发展也罢,说到底,“人化”的现代化归根结底是要提高人的文化综合素质,进而推进现代化进程,最终实现全面意义的现代化。为此,就必须将人的文化综合素质的提高放在首位。没有全省人民的文化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就没有符合人性的、符合科学理性的现代化,现代化的进程会被延缓。人的文化综合素质包括诸多方面,例如科学素质、文化(知识层面的文化,亦可视作受教育程度)素质、思维水平、价值取向、人格追求、审美情趣、开拓精神、创新能力、法纪观念、竞争意识、合作精神,等等。如果没有全省人民文化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则不仅“文化大省”的建设计划会落空,而且经济强省的建设也会受挫。全省人民文化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不仅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要求,而且符合广东人民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对于提升广东文化形象,提升广东人形象,都将大有助益。(www.xing528.com)
(四)从文化动力学的层面看,广东“文化大省”的建设,要努力提升文化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使文化成为新型生产力,成为“综合省力”的重要构成,在综合竞争力中居于重要地位。
就全球范围而言,20世纪以来的发展指导方针及其研究,主要是经济取向的,忽视了文化因素的作用。其实,文化因素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早在 20世纪初,德国社会学家韦伯从文化取向研究现代化问题,受到广泛的关注。韦伯认为: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是与西方新教伦理的文化背景密切联系的,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结构与儒教伦理则是排斥或者阻碍资本主义兴起的。人们对韦伯的观点并不一定都表示认同,但韦伯从文化的角度阐释经济社会发展原因的视角和方法,却受到普遍的好评。尽管20世纪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现代化研究主要是经济取向占据上风,但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对“工业东亚”现代化成功的文化背景的关注,现代化研究的文化取向重新出现,并逐渐成为重点之一。对传统与现代化关系的重新估价,对儒教文化中有利于现代发展或适应于现代生活合理性因素的重新估价,以及对于现代西方文明中的现代性的重新估价,构成了现代化研究中的文化取向的基本方面。[9]广东经济的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得力于种种得天独厚的优势,包括敢为人先、务实进取的岭南文化的优良传统。但是,从总体上看,如何壮大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事业,将文化看作生产力,看作“综合省力”的重要成分,通过“文化力”的提高而促进生产力的提高,促进广东文化品位、文化形象的改善,还有很多文章可做。要通过文化大省建设的推动,提高经济的文化含量,提高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使文化成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成为核心竞争力之一。
(五)从文化传播和文化楷模的角度看,广东建设文化大省,应当努力培育能够发展、传播、创新先进文化的群体。
文化的传播需要一定的载体,文化的进步需要一定的楷模。文化传播的载体有很多,但最为重要的载体是人,而且是作为一个群体的人。我们建设广东文化大省,必须发展、传播、创新先进文化。这个重担,当然是需要全省人民共同承担。但是,根据中国文化以至人类文化发展、传播的规律来看,文化传播的载体对于文化的发展、整合、创新,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同时,文化价值观的树立,需要文化楷模的带动。因此,在建设广东文化大省的时候,应当重视对公务员队伍和知识分子队伍的培育,使这两个队伍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承担起培育、传播、发展先进文化的重任,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切实载体。
(六)从文化创新的角度看,广东建设“文化大省”,应当通过实践而创立文化创新的机制,进而创建富有特色的当代广东文化,培育新时期的“广东人精神”。
当代广东文化是由传统岭南文化传承而来。但是,当代广东文化并不就是岭南文化,更不是传统的岭南文化。[10]今天的广东文化建设,不是回归传统,而应立足当代,面向世界,放眼未来。在这里,应当强调文化的创新和变革,而不是偏重因袭和守成。通过文化创新,铸造出一种批判继承历史传统而又充满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扎根本省而又放眼全国的当代广东文化,培育、提炼出新时期“广东人精神”。
广东文化作为中国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类别,自有其特色。广东文化的平民化、世俗化特征,[11]广东的商业文化、旅游文化、休闲文化、大众文化的发达,在国内首屈一指。如何从文化发展战略的高度总结这些文化类别的经验,合理阐释其价值,尽力发挥其功能,值得很好地思考。
在通过文化创新建立富有特色的当代广东文化的时候,培育、提炼新时期的“广东人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正在进行新时期广东人精神的大讨论,如何归纳、总结,自可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我认为,“广东人精神”的理论分析和文字概括,应当立足于广东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来源于对广东不同地区文化样态和精神实质的综合性、创新性概括。这两年,深圳概括出“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广州正在研讨以“务实”为主导,以开放创新、恪守诚信、崇文重道、灵活变通、开明博爱等为基本取向的“广州人精神”;佛山提炼出“务实、朴素、守信、善良、团结”的“佛山人文精神”;去年在广州举行的“第二届世界广东同乡联谊大会”发表的《宣言》中,明确提出了“广东精神”的概念,并将其概括为:“敢为人先,开放进取;克勤克俭,顽强不屈;精明诚信,包容务实;念祖爱乡,团结重义。”参照这些概括,根据我在广东生活二十多年的体会,以及学术界同道们的理解,我觉得,“广东人精神”大致可以概括为:开拓创新,务实进取;效率优先,诚信守法;重商尚文,崇德重义;平和朴实,开放兼容;念祖爱乡,团结奉献。[12]通过对已有的“深圳精神”、“广州人精神”、“佛山人文精神”、“广东精神”、“广东人精神”的分析总结,以及对全省其他地区种种“精神”的概括、总结,一个定位恰当、概括准确、易读易记易懂的“广东人精神”自会产生。新时期“广东人精神”的培育和提炼,对于全省人民凝聚力的增强、奋斗精神的激励、文化品位的提升,以及广东形象的塑造,都有积极的意义。
(七)从文化大传统与文化小传统辩证关系的角度看,建设文化大省,应当通过当代广东文化精神、当代广东人精神的培育,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培育创造条件,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自觉捍卫者、弘扬者和培育者。
毫无疑问,新时期“广东人精神”的培育和提炼,对于“文化大省”的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价值。从文化学的角度看,岭南文化也罢,广东文化、广东人精神也罢,都属于文化小传统的范畴。相对而言,中国传统文化、当代中国文化、中华民族精神,属于文化大传统的范畴。文化小传统归属于、依托于文化大传统,并且体现、承载着文化大传统;文化大传统引导、规范着文化小传统。建设广东“文化大省”,要注意把握文化大传统和文化小传统的辩证关系,既要突出广东人精神、广东文化精神的独特之处,反映广东人民的精神面貌,又要融汇于当代中国文化精神之中,融汇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主流之中,融汇于当代中华民族精神建设的潮流之中。通过广东人精神的培育,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提供思想素材和理论资源;[13]同时,唤起全省人民的文化自觉,争当中华民族精神的自觉捍卫者、弘扬者、培育者和实践者,从而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创新和进一步发展贡献力量。[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