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康德:记忆是先验的“图式”
康德的记忆观或者说知识观是建立在对莱布尼兹的唯理论和休谟的经验论的批判的基础上形成的。他认为,科学的知识应当是二者的结合,即既要有休谟所承认的感觉经验,又要有莱布尼兹所承认的必然性。这一点上说明了康德看到了感觉对记忆刺激的唤醒,也承认了记忆所传承的经验对认知方式的影响,进而影响到了对知识的理解。他认为,感觉经验提供了知识的资料,先验的范畴提供了知识的形式,人的认识正是用先天的认识能力(或者是依赖于记忆能力)去整理后天的感觉经验,从而形成普遍必然性的知识。人的认识能力可以通过先天固有的知性范畴,将感性提供的对象和材料综合起来,形成普遍必然性的科学知识。(13)那么从知性范畴到科学知识,中间是要有一个中介,这个中介就是表象的“图式”。
“图式”将概念分析论中关于想象力的论述联系起来,通过想象力(表象能力)由感觉直观到概念,通过先验的图式,又可以把概念范畴的原则运用于先验的对象。因此,康德的这一观点可以用“对象→概念→对象”的过程来表明,其中第一个过程想象力(表象能力)是关键,第二个过程“先验图式”是关键。他将所有人类经验由12个先验图式形成,反映判断的12种形式。他尽力展现理性的人只依照这些原则思考和感知。在他看来,这是因为我们用先验图式的方式,依靠这些不完全印象流来综合我们的经验内容。其结果是,我们感知稳定事物的一个有序世界和作为原因及其结果的事件序列。同时,我们综合有意识和有秩序思想的心理王国。康德所谈到的图式既与经验又与范畴有关,它既不是事物的具体形象,也不是经验的概念,而是一种概念的感性结构方式、结构原则,类似某种图表或模型,也有人称之为“构架”(14)。(www.xing528.com)
虽然康德的“先验图式说”表明最普遍的东西必须为最具体的东西所限制,是其批判哲学所一再强调的感性和知性必须相结合才有经验知识这一思想的再现。但是,其主体认知思想所体现的经验与先天具有的时空形式和范畴的结合才能形成普遍必然性的知识,是主体能动性的重要体现。而且,“图式说”与心理学家所说的记忆的过程是一种构建的过程不谋而合,即主体不是对过去经验的复制的过程,而是一个综合重构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有情绪、意志、意象的参与,使得记忆的表征不再是一个完全对过去的“拷贝”。图式是一个中介物,联结着新事物的信息和已经在大脑中储存的旧信息,这个中介物起到了“重构”的作用。图式的本质在于根据知性范畴所提供的认识形式,去综合、整理和构架杂多的经验表象,从而把感性经验从属于知性范畴之下,形成知识;同时,知性范畴也通过图式再应用于出现(现象)或者说理论付诸实践。这似乎与皮亚杰的同化顺应理论又有几分相似。概言之,康德的“图式说”不仅打破了形而上学独断主义的迷梦,又敲响了怀疑主义的丧钟,对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起着无可估量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