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奥古斯丁:记忆是藏匿于深邃洞穴之物
欧洲中世纪是基督教神学盛行的时期,所有的理论思维和思想论争都发生在神学,其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他对记忆的解释来自于“光照说”:“信仰寻求理解”,人对于上帝是听信在先,理解在后。我们之所以能够信仰,是因为已有上帝记忆。但这上帝记忆是极不完全的,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提醒”,即得到圣经、教会这两大权威的“提醒”。因此,人的上帝记忆就蕴含了一切真理之相和后天获得的感性形象,包含有潜意识和意识的内容与活动。他觉得:记忆的领域已经存在,只不过它是藏于洞穴之中,人们要想获得,必须借助提醒。人们获得知识,体验幸福,正是由于得到了上帝之光的照耀,上帝之光照亮了记忆中某处邃密的洞穴。正如有论者所指出的:“‘记忆’代表心灵的潜在状态,‘光照’代表心灵的显在活动。”可见,奥古斯丁将记忆的主体看做是上帝的,这是对柏拉图“回忆说”的改造,与亚里士多德的回忆并不存在于当下的思想完全不同的——他认为记忆只存在于当下。而且,其时代背景决定了他的记忆观是与信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也是形而上学的。
此外,奥古斯丁的记忆观还体现在他对时间的理解上。他认为,时间是主观的,时间只有当它正在经过时才可以衡量。并且,一切时间都是现在,尽管有三种时间:过去事物的现在,即回忆;现在事物的现在,即视觉;未来事物的现在,即期望。因为实在存在的既非过去也非未来,现在的一瞬间就是时间。可见,奥古斯丁是非常重视当下的人的心灵状态的,所以他认为对过去所发生事件的认识依赖于那些目击者的见证,既然对过去的事情没有亲眼见证,那么只能依靠信念,亦或说是信心,这才是历史知识的组成部分。这种为理念的思想与他所信奉的基督教有关,也与他对新柏拉图主义的赞同相匹配。他对时间的观察融入到了记忆的思考当中,是其理论中不可多得的闪光点,也是最早将二者联系起来的思想家之一,虽然不乏“灵魂”说的引导,但也具有可取之处。(www.xing528.com)
奥古斯丁的记忆观点还包含在他的人格形而上学发展阶段说之中,他将人类发展阶段比做三一的组合,即心灵,心灵对自己的知识,心灵对自己的爱;心灵已存的知识记忆,心灵对自己悟性的了解,自知所产生的意志行动;心灵记忆,认识,爱神本身。这三组类比都是从“一”(一个生命、一个心灵及一个本质)出发的三个真实因素,且彼此相连。因为奥氏以人的灵魂结构来类比神的三一;目的不在证明神是三一,而是在帮助人了解神绝对的一又真正的三。他的论据在于我们人是按照神的形象和样式造的。因此,他认为从人身上可以看到类似神三一之处。他从人的外在感官来类比三一,即人认知的过程是由三成分紧密结合而成:外在目标,理智对目标的感受,意志或以理智的行动;到人的“内在心理”来类比三一,即记忆的印象,内心回应印象及意志或定力。由此,奥古斯丁的记忆观是感受性、意志和理智三者合一的综合,也许他只是将三位一体比做神的三一,但是,无心插柳的是,他却进一步论证了记忆的三个影响因素,三者彼此互为条件、互相依赖、互相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