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记忆哲学的思想溯源
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开始就有了记忆的哲学研究,记忆经常成为哲学反思和思辨建构的对象,尽管它也从未成为哲学思想的主流。直至今日,记忆仍然是心理学、神经科学等所热衷的话题。记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没有记忆,就没有过去和未来;没有记忆,我们无法进行日常的吃饭、穿衣等活动;没有记忆,我们就不能进行交流,甚至无法识别“我是谁?”。我们不仅要从经验中学到新的东西、适应新的情况;我们不仅通过感觉和知觉来认知客观事物的基本特征和联系,而且还要把它保留在头脑中,并且在一定条件下,把它再现出来为我们所用。所有这些,都是记忆在起作用。通过记忆,我们有了知识的传承,有了对事物的认识、分析和鉴别,也有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何为记忆?”或者说“记忆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个问题正是本书的目的之所在:探究记忆及其运行机制的奥秘。针对这一问题,各种学科,百家千言,甚至具体到每一个答案都是不一样的。特别是近代,随着认知科学的兴起,这一问题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争论此起彼伏,研究者都希望通过特定的研究来回答这个如“意识”难题一般的问题,然而结果都不甚理想。笔者才疏,希望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能进一步整合这些研究成果,勾勒出记忆概念的新框架,构建记忆运行机制的新模型,以探究和解释这个让人欲罢不能的难题。
西方哲学自古希腊以来对记忆问题有较多深入的研究散见于哲学家、思想家的著作中,蕴涵着丰富的记忆思想资源。记忆的哲学思想演进,对于推动哲学认识论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www.xing528.com)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帕蒙尼德认为,人的记忆是由明暗(或冷热)两种物质构成的混合体,只要混合体没有受到干扰,记忆就是完整的,一旦混合体发生变化就会出现遗忘现象。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人迪奥泽尼提出了另一种看法。他认为记忆是由使体内空气保持均匀分布的东西所组成的,与帕蒙尼德一样,他也认为一旦平衡遭到破坏,就会出现遗忘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