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遗产与技术进步对人类基本需求的影响

遗产与技术进步对人类基本需求的影响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类基本需求表现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当这些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生产的进一步提供就会衍生出颠覆性功能来。

遗产与技术进步对人类基本需求的影响

三、遗产与技术进步、人类基本需求

1.加速发展增加了遗产新成员

中华民族也就是5000余年的历史,在不足万年的有记载的人类发展过程中,九成以上时期里的发展是十分缓慢的,只是近代几百年才可谓是高速、加速的发展阶段。慢速发展的年代里,遗产的形成也是缓慢的,当今人类也只能是以朝代来定位那些遗产,有时还经常因年代久远无法定论而出现争论。人类进入加速发展阶段,源于技术的不断更迭,每一次大的科技进步都会把以往技术条件下的生产、生活甚至是战争方式送进遗产的范畴,与之相对应,在时间轴上也将认定标准由原来的朝代变为时代,于是新遗产形成的周期变短了。

发现汉墓和发现秦陵的意义是不同的,但就非历史专业的现代旅游者的大众立场而言,基本上只是年代的不同而已,两个朝代下的生产力水平不会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几乎可以用刀耕火种来概括那甚至是长达几千年的生产力发展过程。

社会科学里,都会明确或暗示地以发明蒸汽机火药电力集成电路晶体管技术、计算机出现的时点作为时代划分的准则,这些科技发展转折点是把握遗产概念内涵及其组成改变的重要依据。虽然已经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但第二次世界大战广为社会科学家所提及并作为逻辑起点,原因就在于1945年前后代表着两个科技时代,如果说那之前代表着靠自然资源推动发展的时代,那么之后则代表着以科技快速进步推动发展的时代。进入一个新的科技时代的同时,也让正在走进历史的上一个时代成为了遗产的备选对象范畴。

然而,新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如果先前的技术所催生出来的存在所经历的考验时间比较短,那么其遗产性是不是比较低?我们不敢下这个结论,但至少思考到了这个层面。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是不是就有了减缓社会发展节奏才有利于形成遗产的结论?那么,是不是世界的发展速度应该慢下来?这是不得而知、也难以判断正确与否的思考。

为了创造未来的遗产,新技术不断更新而维持了社会长久的快速发展,那么每个阶段所生成的存在是不是都没有达到必要的文化熏陶的火候?那么控制发展的节奏感以及有意的精心设计也就有了思考的意义?如此分析也许是骇人听闻的思路,因为发展怎能慢下来和遗产怎可功利性地设计?但这毕竟启发和培养了问题意识。(www.xing528.com)

由于过去的社会一直是慢节奏发展,厚积薄发让当代迎来了加速发展,未来是怎样的,我们没有办法去验证。在这样的判断下,多样性观点并存是值得肯定的现象,未来可能就是多数人认同的那样。至少我们可以认为,现代是全社会关注遗产的时代,人类活动的目的性更强,操作更加程序化,在认同规模和行动缜密的双重作用下,新遗产的形成可能不需要那样长久的历程。

2.人类基本需求

在对历史、现在以及未来的思考过程中,观察者最容易进入的是忘我状态。不用说知觉,就是从感觉上讲,我们也很难意识到大小及种类不同的动物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样的。视域范围、视野的远近差异,观察距离的远近,既与观察主体的体魄有关,也与大脑思维的发达程度相关,主体的性质及其区位、时位,影响着对遗产的认识。

人类个体自身的大小,决定了人类以公斤为质量、以米为长度的基本单位,同样的道理,小到一个人,大到一定规模的人口,为了生存下来都会对环境有个基本所需,超过这个基本的部分就发展为舒适性要求了,本书以人类基本需求阈值定义这个临界值。这是一个概念性定义,学术上是不能穷极那个数值的,但从行政福祉管理角度,确实可以在不同的年代给出不同的标准,就如同最低工资标准概念一样。人类基本需求表现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当这些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生产的进一步提供就会衍生出颠覆性(bottom-up)功能来。以食为例,原本是为了填饱肚子,在此基础上接着发展就叠加了美食功能,现在人们一同就餐往往是为了找到一个交往的平台。

当社会发展全面性地越过人类基本需求阈值时,遗产概念就会浮现出来,人们在生涯过程中会间续地需要深沉、凝视、沉浸、记忆和回忆,而欲实现这些功能经常表现为对遗产旅游产品的需求。提出遗产概念,客观上为居民出游提供了一个可选择的借口,具有增加动机的意义。需要、动机、需求,是旅游研究中需要辨识的概念,三者内涵既互相联系,也存在着微妙可辨析的差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