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李华诗作四首-1971年8月5日的真实事件

李华诗作四首-1971年8月5日的真实事件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华诗作四首李华春雨千万缕丝线, 悠悠然然, 织成一面纱帐, 挂上了向阳沟的群山。险情就是命令, 十万火急, 不容有半点迟缓。1971年8月5日注:这首诗记述了一个真实的事件。当时他在土峁顶上监视裂缝变化的情况,我们在家的第一生产队知青和老乡共8个人参加抢救,其中多数是知青。诗中提到的“知青组长”是胡国成。为提前打好槐树庄滩大坝, 我们昼夜加班。这首诗记录了志丹县当时冬季农田基本建设的情形。

李华诗作四首-1971年8月5日的真实事件

李华诗作四首

李 华

春 雨

千万缕丝线,
悠悠然然,
织成一面纱帐,
挂上了向阳沟的群山。
一股股泥土清香,
沁入人们的心田。
按捺住心头的喜悦,
细听她淅沥的笑语:
春蚕在咀嚼桑叶
像小马奔过门前,
碰响了银铃串串……
透过蒙蒙雨帐看群山,
山峰对我露笑脸。
春雨像一个好裁缝
为他们换上新布衫。
那红的是洗净的沙石,

嫩绿的是新冒出的小草,

油黑的是我们的片片耕田。

1970年3月30日

那一刻,生死考验

乌云翻滚,
雷鸣电闪,
狂风撕扯着大树、电杆
老队长的声音从村口传来:
“不好,医疗站危险!”
我们从窑洞冲出,
只见崖峁上土块乱滚,
大塌方就在眼前!
土峁下就是大队的医疗站。
那里有药品、器材,
都是集体的宝贵财产,
全是贫下中农的血汗!

怎么办?怎么办?!
险情就是命令,
十万火急,
不容有半点迟缓。
冲上前!冲上前!!
明知山有虎,
壮志偏要进虎山!
搬药柜,下门板;
运药品,抢时间!
八颗红心一个信念:
为人民利益而死,
重于泰山!

狂风怒吼,
天色剧变,
大雨倾泻,
劈头盖脸。
眼看东西快搬完,
土峁已裂开巨缝,
老队长在崖峁上大喊:
“快撤,危险!”
同学们迅速离开,
我猛然发现,
墙上广播喇叭忘记搬!
一把扯住,
猛拽两把没拉断,
不待我转身,
一个人影冲上前,
那是我们的知青组长,
只见他,
牙关紧咬,两眼瞪圆,
用尽全力扯断了广播线。
刚冲出险区,
身后一声巨响,
巨石飞扬,
天昏地暗。
待尘土落后定睛看:
医疗站被埋在土石间,
踪影不见。
众人擦把头上的汗,
叫声:“好险!”
回想这惊心动魄的时刻,
心潮起,如浪翻:
和贫下中农一道抢救集体财产,

我们经受了一次生死考验!

1971年8月5日(www.xing528.com)

注:这首诗记述了一个真实的事件。那是一个中午,我们正在窑洞里休息。大队长王占东发现医疗站旁的崖峁(村口的一座小土山峁)在不断地落下土块,上到峁上发现已经裂开了长缝。当时他在土峁顶上监视裂缝变化的情况,我们在家的第一生产队知青和老乡共8个人参加抢救,其中多数是知青。诗中提到的“知青组长”是胡国成。现在回想起来,当时还是蛮惊险的,如果塌方提前几分钟,可能有些知青和老乡会被捂在塌方里面。

贯彻《复电》的日子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向阳沟里喜讯传,
群山起舞河水唱啊,
重新发表了《毛主席复电》。
大队部里群情振,
手捧《复电》心潮翻。
劲头倍增方向明,
眼前亮起灯一盏。
当年枣园窑洞的灯火啊,
依然亮在老区人民的心坎。

看,举起来了,
是老红军的铁拳!
看,站起来了,
是老贫农坚实的身板!
看,走拢来了,
是我们知识青年!
上百个喉咙上百只拳,
上百颗红心一个愿:

为毛主席争气,
建设新延安!
在贯彻《复电》的日子里,
那难忘的日日夜夜,
我们和贫下中农并肩奋战。
为提前打好槐树庄滩大坝,
我们昼夜加班。
夯儿飞,车轮转,
瓢泼大雨无阻拦。
甩把头上的水,
分不出是雨还是汗。
火把亮,马灯闪,
战士笑指灯火处:
你看那是火苗动,
还是星星在眨眼?
曾记得,
坝上的一场激战:
洪水咆哮,
浪涛翻卷。
龙口一次次被冲陷。
共产党员老队长,
惊天动地一声喊,
纵身跳下急流中,
好像当年冲锋向前。
紧随着老队长,
跳下去的是我们基建队员,
用胸膛在水里筑起钢铁防线。
洪水再猛,
不如我们的腰杆硬;
浪头再高,
没有我们的意志坚。

这道防线啊,
风吹不动,
浪打不翻!
面对强硬对手,
洪水摇头哀叹。
一座宏伟大坝,
屹立在周河岸边。
啊,延安!
你光荣的历史
哪一程不是毛主席指引向前,
英雄的人民,
哪一个不是经过浴血奋战。
当年激烈的战场,
如今变成火热的工地,
当年格斗的战壕,
如今修起平坦的梯田。
在浸透烈士鲜血的土地上,
如今,
又站起我们一代新人,
为建设新延安,
我们拼命干!

1971年8月

注:修筑槐树庄滩大坝三昼夜的奋战,以及合龙时知青和老乡用身体组成人墙的场面,在《说说我们向阳沟的知青集体》和《一张旧照片的情思》中也有反映。

忆赵石洼农田基建会战

北风吹,冰雪寒,
红装素裹水晶山。
滴水成冰凝寒气,
工地火热像暑天。
红通脸上汗溶雪,
单衣胜似皮和棉。
人声鼎沸笑声紧,
冰消雪化春意暖。
群山俯首悄相问:
春风何时到志丹?

注:当时我已经调到县上工作,在金丁公社赵石洼大队蹲点。这首诗记录了志丹县当时冬季农田基本建设的情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