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劳模何建军:聊天心语,四十年后重返志丹

劳模何建军:聊天心语,四十年后重返志丹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劳模何建军丁常保四十年前,北京四十中六八届初中学生中的一个女生,在毛主席的号召下,主动报名来到志丹县顺宁公社黄地台生产队插队落户。在困难面前,何建军和她的同伴们并没有放弃理想,放弃对文化知识的学习。2009年5月,当年的北京知青何建军和她的同伴四十年后重返志丹。正是凭着对生活的热爱,对命运的抗争,何建军迎来了新的转机。

劳模何建军:聊天心语,四十年后重返志丹

劳模何建军

丁常保

四十年前,北京四十中六八届初中学生中的一个女生,在毛主席的号召下,主动报名来到志丹县顺宁公社黄地台生产队插队落户。那时志丹是延安地区比较艰苦贫困的县份之一。她远离大城市住进了土窑洞,点的是煤油灯,喝水靠自己挑,烧柴要自己背,也没有充足的蔬菜和粮食,但是女孩并没有抱怨和沉沦,而是满怀革命的理想,勇敢地挑起了生活的担子,一步一个脚印,最终在人生的舞台上,从一位普通知青到荣誉无数的北京市劳动模范,她唱响了一曲自强不息、感人至深的奋斗之歌。

上篇:插队

从1969年2月6日至1970年9月6日,何建军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志丹度过了短暂而难忘的岁月。

在北京四十中,何建军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听到学校广播毛主席的最高指示和到农村去的动员,她很兴奋,很激动,“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那里可以大有作为”的声音冲击着她。她以为找到了一个大有作为的机会,便和班里的几个同学,满怀激情地踏上了通往农村的路程

初到志丹,眼前贫困落后的景象给了她深深的震撼。眼前看到的远没有到北京迎接他们的干部所承诺的那么好,更离自己想象的底线相差甚远,她双眼含泪,默默地搬进那孔只点着一盏煤油灯,窑顶“簌簌”掉土的破窑里。那一刹那,她对人生有了新的思考和体味。可第二天,红肿双眼的她还是毅然担起了沉重的水桶,开始了真真切切的插队生活。

那时,村里只有一口井,打几桶水就干了,知青们只好到附近的河里去挑水。在北京何建军何曾挑过水,空桶去时还显悠闲,回来沉沉的水担压在柔弱的双肩,像是刀子剜一样疼。但何建军硬是咬着牙,一步一步担着,也不要别人替换。只担了一次水,双肩就红肿了,几乎一个星期抬不起胳膊。到了雨季,河水里都是泥沙,黄澄澄的,担回来的水只有撒上一大把白矾才有半桶清水,下半桶儿全是泥沙。何建军此时也不多想什么,该喝就喝,该用就用,这总比几天都喝不上水的日子好多了,生活上的艰苦可见一斑。

永宁公社杨城大队的知青和社员们劳动现场

做饭是遇到的又一个难题。何建军在家里时从没为做饭操过一点心思,可现在知青们轮流做饭,她不得不面对这几乎难以完成的任务。她抱了一把柴,捡了一把穰柴填进灶火,用火柴点着,把嘴使劲凑近火苗小心翼翼地吹着。柴火上渐渐冒上来浓烟,着了起来。可她却擦着被熏出来的眼泪和鼻涕,糊成了大花脸。这还不算,更惨的是她那刘海儿被烧去了一大片,散发着焦煳的味道。凑凑合合将黄米饭煮熟了,也没什么菜,大家都来一人舀一碗,撒上点盐,和点油,津津有味地咂吧着嘴,不时夸她做的饭好吃。

困境往往造就人。在困难面前,何建军和她的同伴们并没有放弃理想,放弃对文化知识的学习。白天干了一天的活,腰酸腿疼,直不起腰,晚上收工回来,还点着油灯坚持学习,记日记。有时为了节省煤油,就吹灭了灯,大家在黑暗中谈体会,讲故事,把一天过得满当当的。窗外水银般的月光倾泻在每张平静而多情的脸上,谁也没有瞌睡,谁也没有走神,就那样静静地讲述着青春淡淡的哀愁,朦胧的理想……他们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们应该做一名有知识、有文化的新一代农民

黄地台生产队的11名知青相当能干,也十分团结,他们的工分一直是合在一起记,没人抱怨谁多干了谁少干了,谁拿多了谁拿少了,真有点各尽所能、共享成果的“共产主义”模样。他们与村民的关系也很融洽,虽然刚来时不免犯一些把麦苗当草锄、偷摘老乡杏的小错误,但他们在心底是真正地把老乡们当成可以依靠和信赖的自家人的。老乡们教他们淘粪、耕地、播种、锄草、收割,也尽可能关照这些细皮嫩肉、麦菽不分的城里娃娃。

初到村子,何建军听不懂老乡的方言,时间长了,她被老乡那淳朴、善良的乡音熏染,还会学着乡音说村里来了“北京娃”。一些老乡家里很穷,但好不容易做了一次好吃的,还要叫知青去吃饭,最使何建军难忘的一件事就是她与老乡朱大娘的“母女情”。1969年秋天,她生病了,高烧不退,没有医生,病情紧急。村里的朱大娘晓得后,张罗着让她的儿子把何建军背到自个家中,用土方退烧。吃了药,看着昏睡不醒的何建军,朱大娘守候了一天一夜没挪地方。在昏睡中,老人不停地叫何建军的名字,用毛巾溻在头上。当何建军醒来后,朱大娘喜极而泣,马上给她喂药、喂饭,就像对自己的亲闺女一样精心照料,一个星期后,何建军病愈,朱大娘久久地搂着何建军,诠释着不是母女胜似母女的感情。

还有一次,何建军和同学去背柴,返回时天快黑了,因为上游下雨,原本空荡荡的河床里咆哮着混浊的山水,她们一下子吓傻了,不知怎么才能回到家里。这时,一位老乡也正好回家,等洪水小了一点,他挽起裤管,把她们从河对岸一个个背了过来。趴在那个厚重而温暖的肩背上,一种信任和感激油然而生,何建军真像回到了儿时,回到了撒娇的父亲背上。

这种与老乡的鱼水情深,可以说是知青们对这块土地多少年还念念不忘、铭心刻骨的最直接原因。2009年5月,当年的北京知青何建军和她的同伴四十年后重返志丹。昔日的黄地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在那条四十年前曾经走过的乡间小路上,整个思绪随着脚步回到了那插队落户的当年,多少情景像放幻灯片历历在目。光阴似箭,离开这里四十年了,但何建军却坚信一个真理:祖国的南北西东没有哪里的风土人情能和陕北乡亲的淳朴、厚道、勤劳、善良相比,这里真正闪烁着千年中华文明之光。

下篇:返城(www.xing528.com)

1970年,借着一个招工机会,何建军恋恋不舍地告别了知青故友,告别了亲爱的朱大娘,告别了黄地台,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曾经想当一个“新农民”的何建军,如今凭着机遇和努力当上了工人,她不无感慨地说:“在与乡亲们共同生活劳动的一年多时间里,我们的感触很深很深,这段不寻常的经历对我以后的人生道路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正是凭着对生活的热爱,对命运的抗争,何建军迎来了新的转机。她进入了陕西辽原机械厂,1991年初回京后成了北京青云仪器厂的一名计划员。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来到北京建材经贸集团防水材料公司,当了一名建材销售业务员,从而拉开了她辉煌人生的序幕。

对于曾当过统计人员的何建军来说,当一名销售业务员,尤其是一天天和商人打交道,这对于不善言谈的她来说,其困难是不言而喻的。

“既然干了这一行,只要迎难而上,虚心向他人学习,用心去做,就一定能干好。”何建军暗暗下决心。于是,她凭一辆自行车,经常奔波在单位亚运村、海淀一带,只要遇上建材商店就进,碰上施工工地就闯,有时一天行程五六十公里,好话不知说多少,笑脸不知赔多少,但有时一天也联系不成一笔业务。特别是和那些商店老板及工地工头打交道时,开始人家拿她当成二道贩子,甚至当成骗子,不是爱答不理就是出言不逊,令她十分尴尬。何建军跑一天回到家后,尽管累得筋疲力尽,腰酸腿疼,连话也不想多说一句,但她并不气馁。她坚信总有一天会“柳暗花明”,总有一天会成功的。

就在此时,领导和同事们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他们教她熟悉业务,帮她分析行情,还主动带她登门拜访一些用户,同时鼓励她:“别着急,贵在坚持,‘上帝’一定会被感动的。”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锻炼,何建军总算找到了一些“感觉”,局面也渐渐被打开。

1992年初,何建军像其他老业务员一样,开始承担了63万元的销售任务。这个指标,对于初来乍到的何建军来说,不啻一个天文数字。她拿到指标后,辗转反侧了几晚,咬咬牙,开始了东奔西跑。她凭着自己的诚心诚意,凭着热情周到的服务,凭着甘于吃苦的精神,终于感动了她承担指标以后的第一个“上帝”——海淀四季青建材商店的经理。他对何建军说:“就冲你的实在劲儿,我们先要200卷油毡。”当何建军颤抖着双手,从用户手中接过第一张6000元的支票时,一股成功的喜悦顿时涌上心头。

何建军就是靠这种顽强拼搏的勇气,锲而不舍的精神,永不服输的毅力,先后与黄庄、亚运村、密云等十几家建材商店和4个施工队建立了比较稳固的业务联系。年底算账时,她的心血没白费,居然完成了销售收入85万元,超过了任务基数的30%——昔日的门外汉,如今成了公司的销售状元,人们对何建军不得不刮目相看了。

1993年9月的一天,海淀信谊商贸公司的王经理突然给何建军打来电话说,现在急需10吨沥青,要求当天立即将提货单送到。何建军看看表,已到了下班的时间,但她还是毫不犹豫地在电话里向对方保证:“没问题,你们等着,我今晚一定送到。”她放下电话,骑上自行车就上路了。谁知这天的风越刮越大,有时一个风头迎面打来,人都站不住,甭说骑车了。不到10公里的路程,何建军整整骑了两个小时,才到达目的地。当她手拿着提货单,出现在信谊公司的办公室时,该公司王经理被她急用户之所急的真诚感动了:“何师傅,你真是个了不起的业务员。”用户为了表达对她的感谢,非留她吃饭不可,但她婉言谢绝了。当她拖着疲惫的身子,跨进家门时,已是晚上10点多了。这时,她才感到浑身像散了架一样。

何建军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的事迹,很快一传十、十传百——尤其是在建材行业,大凡和她打过交道的客户,后来都成了她的常年用户。因此,客户与客户之间,也互相传述着何建军真情为用户的故事。

1993年,由于建材行业普遍不大景气,何建军所在的和平里站也困难重重,步履维艰,经济效益每况愈下,职工收入很低,一时间,站里的凝聚力几乎降到了冰点。面对这样一个烂摊子,组织上经再三考虑,将何建军推上了站领导的岗位,并全面负责和平里站的工作。

经摸底,职工的年收入最高才4000多元,最低的仅有2000多元,面对眼前的如此尴尬局面,何建军没有退缩。她坚信:只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把职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困难是暂时的,企业就会活起来。

何建军走马上任后,考虑到站里的业务员新手多,况且以往主要经营的是沥青、油毡等,对其他新型防水材料不熟悉,就利用销售淡季,组织职工学习业务和有关市场经济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各项政策、法规。通过学习,职工的各项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从而也为下一步的销售工作打下了基础。同时,何建军着重从“软件”上下工夫:交通不便,她就想办法联络各种车辆和司机,将用户所要货物登记后,用车送货上门。这一招果然奏效,把过去的一些老用户又重新拉了回来。

和平里站通过何建军一年的精心管理,到1994年底,全站完成销售额300万元,超额公司指标50万元,完成利润25万元。而何建军一人就完成了114万元的销售额,占全站完成总销售额的近一半。何建军带领全站职工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同时也摘掉了和平里站落后的帽子,为公司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何建军曾说:“要想有收获,就必须付出;天上掉馅饼的事儿不过是一个童话故事罢了,这道理谁都懂。”凭着坚强的信念和毅力,何建军终于在这方陌生的天地里,得到了向世人展示才华的舞台,一顶顶闪耀着光环的桂冠不断戴在她的头上:1993年至1996年,她连续4年被评为总公司级优秀共产党员;1994年至1996年连续3年成为总公司的“十佳共产党员”;1994年至1996年,连续3年荣膺北京市爱国立功标兵称号;1996—1999年又被评为北京市城建工委优秀共产党员、总公司级优秀党员和“三八红旗手”; 1998年又被评为北京市爱国立功标兵和劳动竞赛标兵称号;1999年荣获北京市总工会首都劳动奖章;2000年被授予“北京市劳动模范”的称号。她领导的和平里站,也被总公司树为“三八红旗集体”……如果说在知青岁月里她把做一个“新农民”作为追求,那么在物资供应的岗位上,她又把做一个“好党员”作为奋斗的目标。在两者之间,体现出她对生活的至高追求。她曾深情地说:“离开了志丹农村后,我们知青走向了不同的工作岗位,但我们始终不忘第二故乡,发扬老区人民艰苦朴素的精神,努力工作,作出了我们应有的贡献,也获得了党和人民给予我们的荣誉。”

原来,这就是何建军的本色,无论在插队还是返城后,永远没有忘却人生的信念和追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