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李家湾
温寒江
李家湾是双河乡的一个小村。上世纪70年代,我作为北京的插队干部,在这里生活了三年。三年的生活,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陕北的山是美的。一座座山冈,重重叠叠,连绵不断。远处看去,像山的海洋,波浪起伏,无边无际。近处的山,山脚下是层层梯田,梯田顺着山坡修造,有的宽,有的窄,给山刻上一道道人类文明的印记,它是延安人民改天换地的生动记录。每当夏秋季节,梯田里的庄稼,荞麦地是红色的,玉米地是绿色的,谷地又是黄色的,纵横交错,给黄土地绣上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冬天雪后,每当夕阳西照,远近山峁上,笼罩上一层粉红色,白底泛红,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延安的人民更美,他们具有一种天生的勤劳、纯朴、厚道的秉性。李家湾的村民,十分勤劳,终年劳作,没有节假日。春节刚过,土地还没有完全解冻,他们顶凌开始种土豆,接着种玉米、糜子、谷子和荞麦。种完不久,又开始忙着计划了,直到初冬才计划耐寒的燕麦。
他们朴实、忠厚,我在李家湾住了三年,没有遇见打架斗殴的事,堆放粮食的场地,就在马路边,也没有听说谁家丢失了粮食,真是道不拾遗。
我印象最深的,是李家湾生产队长白志开。他是一个年轻的队长,年龄二十开外,高高的个子,结实的身体,他能吃苦,肯吃亏,懂生产,深谙当干部的道理。(www.xing528.com)
春天,社员要往地里送肥,一般都是一人扛一袋,有的用驴驮,而队长一人却扛了两袋。夏天,要到地里把刚放下的麦子背到场地,别人背100多斤,队长总是背两三百斤。我看见他走得很慢,脚步很沉重,我想他一定很吃力。他是多么尽心尽力呀!
他懂得当干部要不怕吃亏,能吃亏,才能在群众中有威信。他干活走在前头,背东西(粮食)走在后头,一次分土豆,全村26户,分成26堆。他让各户先挑,最后留下的才是他家的。
北京知青张小建(右)、李小康(左)与社员合影
他识字不多,却爱动脑子。队里哪块地该施什么肥,哪家的驴该怎样喂养,他都心中有数,能说出道理。
三年插队生活的记忆,是我一份丰厚的精神财富。
*作者系赴志丹插队的北京干部。1970年秋—1974年春在双河公社李家湾插队。1974—1975年在延安地区教育局教研室工作。1976年回京,先后任北京八中校长、北京教育学院院长。1987年离休。著有《求索》一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