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北京知青与琴声的思念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北京知青与琴声的思念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琴声范建一首苏联的著名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在山沟里回响,一群北京知青用粗犷的、纤细的声音与手风琴的伴奏响成一片,那声音与当地的信天游此起彼伏,构成了美妙的声音交响。男生跟着琴声唱着,女生也在另一边和着,轻轻的琴声,低低的吟唱,让这些知青又陷入了对北京的思念,对亲人的思念。琴声让我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之中。当然,我还是拉着自己心爱的手风琴,让琴声带给人们美的联想。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北京知青与琴声的思念

琴 声

范 建

一首苏联的著名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在山沟里回响,一群北京知青用粗犷的、纤细的声音与手风琴的伴奏响成一片,那声音与当地的信天游此起彼伏,构成了美妙的声音交响。

这是那个特殊的年代才有的特殊交响。

1970年,双河大队知青与北京干部在志丹陵门前合影

1969年2月上旬,九位北京知青来到曹家沟生产队里的时候,离春节已经很近了。村里的人们都在忙着过节的事情。有人上县城买过节的东西,有人在家里蒸馍馍,有人在准备串亲戚的物品,有的忙着杀猪宰羊,袅袅的炊烟,显示着村里的生机与活力。这一派热闹的景象,让我们城里人感到老根据地的人气。

北京知青的到来,成了村里乡亲们的稀罕事。因为,这里的人最多上上县城,能去延安地区的都非常少,更不要说上西安、北京了。而这个时候来了一群北京娃,令他们感到意外。村里的老乡总在琢磨,他们为什么要从北京那么远的地方到这个穷地方来受苦呢。尤其当北京知青拿出一些他们没见过的东西时,他们更是充满了好奇心

我从自己的行李中取出一架手风琴,随手拉了起来。这是当时最普通的一架手风琴,只有48贝司,还是“文革”初期家里给我买的。因为我那时非常喜欢音乐的缘故,没事就看一本手风琴教程,慢慢就拉出了一点点味道。不过,当时拉的尽是那个时代流行的曲子。那些带有时代烙印的红色歌曲,有着鲜明的特色。不过,那个时候如果拉一些非红色的曲子,可能会遭到一些别有用心人的批判。我还是老老实实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吧。

当时,人们听得最多的是《国际歌》《大海航行靠舵手》《毛主席语录歌》《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后来,一些解放的歌曲也能唱了,比如《北京的金山上》《信天游》等。当然,还有一些革命样板戏里人们耳熟能详的段子,最著名的就是《甘洒热血写春秋》《智斗》《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等段子。

我用手风琴拉着那些曲子,一些村民围着看,这是什么东西?像风箱一样,一拉一推,他们猜想着,这就是一个风箱吧。胆子大的村民就上前问,这是什么东西?有的知青告诉村民,这个乐器叫手风琴。

我插队的曹家沟生产队里,能人辈出。不仅有种菜、种田的能手,还有唱歌的好手。郝玉英就是唱歌的能手,当时他也就20多岁,听他唱歌,让我们感受到陕北民歌的魅力。用现在的话来讲,他就是当地的民歌王。他唱的陕北民歌高亢中有着婉转,而且张嘴就来,很多词都是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现编的。对于我这个喜欢音乐的人来说,实在是佩服得不得了。可是我对陕北民歌不了解,为这事,我曾经非常沮丧。

春节到了,双河大队的北京知青要在公社的大会议室里与老乡们进行联欢。大队里村民们有的唱陕北民歌,有的唱眉户,有的敲着腰鼓跳着陕北秧歌,还有的吹着唢呐;北京的知青有的唱京戏,有的跳舞,还有的唱歌,大家都愉快地祝福新春快乐。

我们村的知青也排练了一支歌,刚一上台,突然,我背的手风琴的背带断了,这让我感到十分尴尬。我赶紧找了一根别的绳子把断的背带系上,才开始重新拉了起来。歌唱完了,但我的心里很郁闷,怎么到了关键的时候掉链子了呢?(www.xing528.com)

一日复一日,很快到了年底。村里的其他知青都返回北京去看父母,而我的父亲还在北京黄村的干校里,我就不想回去了。在漫长的冬日里,我除了按时上下工外,没事的时候就拉着手风琴,把从家里带来的一本《红太阳颂》的歌本从头拉到尾,又从尾拉到头。有时一首原来挺欢快的曲子让我给拉得无精打采,有时一首挺抒情的曲子让我拉得节奏强烈,让别人听着感到很别扭。手风琴不仅成了我在下乡时的出气筒,又是我的知音。

农田大多要靠天吃饭。天不下雨,就少不了锄草。但是,年轻的北京知青多想让老天帮帮忙,在白天下场雨,这样就可以歇工了。但是,老天爷似乎故意与我们斗气,偏偏在夜里下雨,白天晴空万里。当早上听着队长喊“出工了”,只好拿起锄头扛在肩头,走出窑洞

当我睁开惺忪的眼睛时,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天,如果有雨,就从心底里欢呼万岁,又可以不出工在窑洞里休息了。

雨天的时候,哪里都去不了,大家或者天南地北地聊着听来的新鲜事,或者给家人写一封思念的家书。我常常背起那架手风琴,拉起自己喜欢的歌曲。窑洞里,不管男生还是女生都喜欢跟着唱。在没有卡拉OK的年代,在文化活动贫乏的年代,唱唱歌曲,解解闷,是我们无奈的选择吧。

那时的男生与女生连牵个手都会觉得大逆不道,更不要说谈恋爱了。可是,在唱歌的事情上,北京知青似乎都心有灵犀一点通,越唱越起劲,一唱就没完没了。有的时候,一唱一上午,大伙儿还不觉得累。看来,歌声对人们有着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

当男生与女生发生矛盾的时候,唱歌也成了斗嘴的形式。男生唱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女生就成心唱现代京剧样板戏,我们唱着《雄伟的天安门》,女生就唱起《南泥湾》,双方是明争暗斗,你来我往,让村民觉得北京人真爱争吵。吵不动了,男生也不唱了,女生也不唱了,大家又相安无事。这个时候,我就拉起了苏联的一些老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山楂树》《小路》《共青团员之歌》等歌曲,那些百唱不厌的老歌,又让我们回忆起中学时代难忘的时光。男生跟着琴声唱着,女生也在另一边和着,轻轻的琴声,低低的吟唱,让这些知青又陷入了对北京的思念,对亲人的思念。

曹家沟知青点的北京知青越来越少,我的琴也越拉越少。琴声让我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之中。

1972年,我到大学成了工农兵学员,我的琴又在大学里拉响。大学毕业以后,我在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的原则下,从大学回到志丹,在旦八中学教书。我的手风琴又在学校里回响。在“四人帮”倒台的日子里,我拉起欢快的手风琴曲,和学校的师生一起祝福这个快乐的日子。学校的领导希望我能组织一场大型的歌唱活动。于是,我带着学校的学生,排练了颇受人们欢迎的《长征组歌》,各个声部都有合唱,在那时是很少见到的,我带着学生利用业余时间仅仅排练了一个月,就在全公社的会议上进行了演唱。当然,我还是拉着自己心爱的手风琴,让琴声带给人们美的联想

在教书期间,我听到了一些好听的陕北民歌,就记下来,然后在周日的休息时间试着伴奏。一曲曲陕北民歌在手风琴的伴奏下飞出窑洞。我还在县里开会的时候,用这架手风琴为教师大会伴奏,为县文化馆的文娱活动伴奏,手风琴成了我与志丹人联系的纽带。

2009年五一节期间,我回到曹家沟。35年未见面的村民见了我,尽管有的叫不出我的名字,但他们仍然能指出我是当年那个拉琴的北京知青。为此,我心底充满了对村里乡亲的感谢之情。他们还能认出那个拉琴的小青年,足以让我感到自豪。

我为琴声而高兴,我为琴声而骄傲。

*作者系志丹县双河公社曹家沟插队北京知青,现为北京电视台编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