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聊天心语-饥饿的滋味与农民的苦难

聊天心语-饥饿的滋味与农民的苦难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饥饿的滋味许卫经过三年自然灾害的“老三届”,应该都尝过饥饿的滋味,可是插队第一年就遇到的口粮危机,着实让我们深刻地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饥饿。饥饿和拉肚子折磨着我,我的心里时时刻刻想的就是吃一顿饱饭。在这个陌生偏僻贫困的农村,我们亲身尝到了饥饿的滋味。从底层人民的角度,我们也同时真切地体会到了农民的饥饿。向阳沟成为我们终生难以忘怀的地方,谁说没有这个原因呢!

聊天心语-饥饿的滋味与农民的苦难

饥饿的滋味

许 卫

经过三年自然灾害的“老三届”,应该都尝过饥饿的滋味,可是插队第一年就遇到的口粮危机,着实让我们深刻地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饥饿。

记得是在1969年初秋的一天夜里,我们向阳沟第二生产队的知青因为开会回来迟了,睡得比平常晚,外面雨下个不停,还伴着雷声和闪电。忽然在我们女生宿舍门外“咣当”一声响,大家本来就在半睡不睡之间,一下都被惊醒了,不由自主纷纷大喊:“谁呀?”“怎么回事!”……一会儿工夫,传来“喵”的一声猫叫,大家立即释然了:“原来是猫呀!”伴着秋雨的淅沥声,都平静地翻身睡去。

第二天一早,大家进了隔壁厨房,才发现厨房右边那扇门没关严,小小的猫能有那么大的劲儿把门轴顶开吗?紧接着就发现簸箕里的粮食没了,知青插队头一年是由政府按月发口粮。完啦,我们这个月的口粮丢了!

我们二队的知青,一直为自己所住的新窑洞而自豪。这是生产队刚修好的五孔窑洞,其中靠西边的一孔是小学,其余依次为女生宿舍、杂物间、厨房、男生宿舍,窑前的硷畔犹如小型操场,很是整齐敞亮。哪晓得,窑洞新是新了,门却都修成了可以从外面抬开的活门。我们悄悄告诉了二队队长谢志福,这是个天生一副慈祥面孔的老汉,个子不高,憨厚正派,他是我们的领导兼家长。他看了“现场”,一下就明白了,没说什么,只是着人修好了门。那个时候谁也拿不出多余的粮食供给10个正在长身体的青年。

后来我们才隐隐约约地听说,窑洞的木匠活儿都是一个人做的,那个人恰巧在第二天生病没出工,他家有好几个子女嗷嗷待哺……

灾难开始了。(www.xing528.com)

粮食不够,就瓜菜代吧!蒸土豆,蒸倭瓜,吃菜,再加上熬稀粥。

我们每天都要走很远的山路去干活,走到地方已经很累了,接着再到地里干体力活,吃不饱饭,真是一件无法摆脱的忧愁。常常头发晕、眼发黑、浑身发软,肚子叽里咕噜地抗议……再加上我从小肠胃不好,插队第一天吃的第一顿饭——荞面饸饹以后,就开始了经常性的拉肚子,一直延续到我若干年后离开延安。不知是水土不服还是我适应不了凉性的食物,现在想起来应该算是肠易激综合征。在山里干活时,肚子一疼就要跑到没人的山圪img21方便,曾经遭到偷懒的猜疑。饥饿和拉肚子折磨着我,我的心里时时刻刻想的就是吃一顿饱饭。

有一天轮我们知青休息,我和姐姐许昕商量好了拿出点儿钱来买吃的。我们的父母当时都在牛棚里,手头只有从北京带来的105块钱,其中卖自行车的100块我们当做救命钱,不到万不得已不许动用,可以机动使用的就是5块钱。村头小饭店卖荞麦面卷子,一个2两2毛钱,等许昕吃完两个的时候,我早已风卷残云般地吞下去了3个,当她滔滔不绝地讲解不要吃得过饱以防胃膨胀的道理时,我仍然感到饥肠辘辘。

这样熬了大半个月,总算熬到下个月分粮的时候。

大家当时很平静,默默地熬过了那一段刻骨铭心的饥饿,没有举报,没有追查。作为知青,这月的丢了,下个月就有了;灶上没有了,自己腰包里挤一挤。在那个贫困的岁月里,农民,特别是拉家带口的农民,才真正是没有办法可想。

在这个陌生偏僻贫困的农村,我们亲身尝到了饥饿的滋味。从底层人民的角度,我们也同时真切地体会到了农民的饥饿。正如有人总结的:“老三届”同学因接触工农而知民情、懂民意;因承受困苦而摧不倒、压不垮;因见证发展而爱国家、甘奉献;因人生历练而淡名利、有真情。向阳沟成为我们终生难以忘怀的地方,谁说没有这个原因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