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拉练许卫张小建-聊天心语

拉练许卫张小建-聊天心语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拉练许卫 张小建那是在1971年初,数九寒天的,我们大队的知青决定集体长途跋涉去延安,此次活动被冠名为“拉练”。但不能久坐,目标还很远,谁让我们号称是“拉练”呢?黑暗中,大家在坚韧地用脚步丈量着拉练之路……向阳沟到延安城,当时坐车三个多小时,我们却步行19个小时搞“拉练”,按老乡的说法是“无闲闲白走许多路”,换句话说就是很傻。

拉练许卫张小建-聊天心语

拉 练

许 卫  张小建

那是在1971年初,数九寒天的,我们大队的知青决定集体长途跋涉去延安,此次活动被冠名为“拉练”。当时虽是农闲,可是家里要背柴、生产队要修水利,并非真有多“闲”。动议去拉练,一方面缘于当时在全国范围内兴起的“野营大拉练”热潮,我们要学习解放军,也锻炼锻炼“生存能力、耐寒能力、适应能力、作战能力”;另一方面,是虽已到陕北插队两年,除了几个去延安开会的知青真正看了枣园、杨家岭外,大部分知青还只是匆匆路过,而未能好好看看延安“真面目”,对圣地延安那份心驰神往早已蕴藏在大家心底已久,这次终于有个由头来共同实现。

出发那天是下午4点左右,已近黄昏,天色雾蒙蒙的。一大群年轻人背着简单的行李,揣着一点干粮,目标直指东方(志丹在延安西北),向着延安出发了。大家都很兴奋,那个时代人人内心深处的英雄情结溢于言表,背上的背包都模仿着军人背包捆扎的形式,没有人在乎路有多长,也不去想夜会有多黑多冷,徒步行军到延安似乎就是个豪情万丈非做不可的大事。这确实让几辈子在黄土地上耕作的庄稼人看不懂了,当有个老汉神秘地问我们:“你们这一去,还回来吗?”未待他话音落地,青春的欢笑声响成一片。

向阳沟对面就是一座高高的山,一条公路盘旋了四折才延伸出去,我们顺着盘山公路走了好几里,俯首看下去,向阳沟的窑洞还在视野里。走啊,走!一路上,大家笑啊、说啊,分散在三个小队的同学好不容易凑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

走到李家湾,天已黑了。路边有个羊圈。我们半夜里在公路上制造的喧闹,与山沟的寂静形成巨大的反差。一个拦羊人从睡梦中惊醒,冲出房门冲着我们高声吼叫:“哪搭的?”充满了疑惑和惊恐。热闹的聊天被突然打断,一向顽皮的女生徐岩平,反应敏捷,她立即拖腔而唱:“我——们——是……”一群女生也附和着一起唱“工——农——子弟兵,来——到——深——山”,这是《智取威虎山》杨子荣初入林海雪原的唱段。好像配合着演戏似的,那拦羊人又大喊一声:“来做甚?”我们有板有眼地接着唱:“要——消灭反动派,改——地——换——天!”那人可能感觉是遇到了一群不可理喻的疯子,还没等我们唱完,就转身回窑洞了。

夜行军,并没有常规的紧迫和严肃。你看,长征组歌、新四军军歌、陕北民歌被大家轮着唱了个遍。就连平时总笑眯眯不爱说话的男生陶家平,今天也破天荒地教大家唱起了自己的保留节目,其中有一句歌词是“小毛驴,叮叮当……”真是憨态可掬!大家唱着、聊着、笑着,好不惬意,歌声笑声伴随着急促的脚步飘洒了一路。

夜越来越深了,陕北的冬夜冷得刺骨,水壶的水已经冻住,倒不出来了;连馒头也已经冻成了冰坨子,硬邦邦的,啃不动了。走到安塞的砖窑湾,已是午夜,大家实在走不动了,看到路边养路段的小屋里还亮着灯,上前叫开了房门,向老养路工说明情况后,我们被让进了门。大家围着炉火,烤着鞋面结成冰壳的解放鞋,啃着烘热的馒头,总算恢复了一点体力。

但不能久坐,目标还很远,谁让我们号称是“拉练”呢?随着“走”一声吆喝,大家又迈开了步子。

寒冷,可以凭年轻的身体和满腔热情抗衡;饥饿,也可以忍一忍熬一熬,只是挡不住的困倦一阵阵袭来。进入下半夜,大家与上半夜的精神劲儿大不相同,在村里干农活时长期的缺觉与这次路途奔波的劳累汇在一起,很多人眼睛发黏,腿下发沉,有的人不由自主地揪着前面同学的背包,迷迷糊糊地半睡半走,有的人脚底下绊着蒜,却一直不敢停步……幸亏几个组织者还清醒,负责前导的张小建、郑钢、何新明走在队伍前面,像领头羊似的保持着行军的速度;负责断后的胡国成、方元平则像拦羊的,维护着队伍的整体性,帮助落下的伙伴赶上队伍。黑暗中,大家在坚韧地用脚步丈量着拉练之路……每个知青都咬紧牙关,不多说话,互相牵扶着,支撑着,坚持着,一步一步地向着目标延安行进。(www.xing528.com)

……随着天边出现了曙光,大家清醒多了,都来了情绪,延安就要到了,胜利在望啦!

上午10点多我们到了延安,屈指一算,居然在19小时内走了140多里地(公路距离为80多公里,部分路段我们没走公路,抄了近道)!

已被招工到延安无线电厂的几个同学在兰家坪大桥迎接我们,在厂里蹭了一顿午饭,然后和他们汇合在一起去了延安大桥,以宝塔山为背景,照了一张大合影。延安依然雾色天气,背景中的宝塔山隐隐约约,但照片中的每一张笑脸却很清晰,充满着走完征程的喜悦和激荡青春的活力。

到延安地区知青办时,已是下午。知青办同志招待我们吃了晚饭,将我们安置在一间小学教室休息。地上铺着谷草,男女生各占一边,大家打开行李,七倒八歪地睡了一地。那一夜,炉火正旺,一群实现“理想”的年轻人睡得满足而香甜。

第二天,我们去参观了神往已久的宝塔山、延安革命纪念馆、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的会址杨家岭、中央领导人的枣园故居……我们这一次是直接到实地领受了延安的革命传统教育,集体圆了一个新延安人的梦。

第三天我们坐上了汽车,返回向阳沟。

向阳沟到延安城,当时坐车三个多小时,我们却步行19个小时搞“拉练”,按老乡的说法是“无闲闲(音:han)白走许多路”,换句话说就是很傻。但我们自己却认为,与其说是步行去了回延安,不如说是进行了一次精神的洗礼。那相隔四十年仍触手可及的青春的热情和执著,是对美好精神生活的一种共同追求。这种追求,能使人积极进取,战胜艰难困苦;能使人接近天地自然,摆脱世俗纠缠;能使生活更简约、快乐,使人生道路更加宽广。愿这种浪漫情怀长存于胸并伴随我们一生!

特此铭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