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阶层社会计划的关键点

三阶层社会计划的关键点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纵观古今,善用谋略者不计其数,而用计成功的关键就是用计的“着手点”,社会三阶层的人由于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所以他们运用谋略的着手点也会不同。下面我们就来解读一下社会三阶层用计的着手点。高层社会以人谋事。中层社会以事谋人。而中层社会缺乏的恰恰是“知人之智”。所以基层社会向对方用计都是以他自己认为对的逻辑为标准,他们从来不想所有的事情都是人为制造的,这就犯了许多的低级错误。

三阶层社会计划的关键点

社会三阶层用计的着手点

纵观古今,善用谋略者不计其数,而用计成功的关键就是用计的“着手点”,社会三阶层的人由于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所以他们运用谋略的着手点也会不同。下面我们就来解读一下社会三阶层用计的着手点。

高层社会

以人谋事。Dm

其实计策用到极致是一开始就埋下用计的种子,两军打仗最高明的策略就是对手的将领是我们安排的人,就算对方不一定是我们阵营的人,但是对方必须是按照我们的意愿放到那个位置上的人。我举个例子:“秦晋之好”的阴谋。

在春秋时期,秦国由于地处边缘,所以地理位置非常不好,秦国的身后是不断骚扰自己的游牧民族,前面又是强大的中原诸国,为了在夹缝中求生存,秦国国君秦穆公主动与中原最强大的晋国联姻,结成了“秦晋之好”。而秦穆公是个很有野心的人,他无时无刻不想称霸中原,所以秦国一直在暗暗的励精图治,为日后的大出天下做准备。

机会终于来了,由于晋国国君年迈昏庸,对于国君继承人的选择竟然废长立幼,为了立小儿子为国君,竟然杀死了当时的太子申升。于是,另外的两个儿子夷吾和重耳,分别逃往梁国和翟国避难,晋国大乱。而重耳是有名的仁德之人,夷吾却是反复无常的小人,所以晋国百姓都消重耳回来当国君♀对于野心勃勃的秦穆公来说是一个大好时机!当时秦穆公有心借晋国之乱攻打晋国,可是自己并没有强大到可以灭掉晋国,于是秦穆公便想出了一个“以人谋事”的计策,秦穆公决定出兵帮助晋国扶植一个新君,但是秦穆公并没有扶植仁德的重耳,而是扶植了无能的夷吾,为将来进攻晋国打下了伏笔∝穆公这种“以人谋事”的做法有两个好处:

一,彼消此长,晋国国力必然下降。

晋国有夷吾这样的昏君当道,其国力必然大衰,而秦国经过多年来的励精图治,已经逐渐强大,假以时日,秦国国力必然会超过晋国,从而取代晋国的霸主地位。

二,秦国攻打晋国可以做到“名正言顺”。

夷吾是个反复小人,而且在政治上更是鼠目寸光,他必定不会尊重“秦晋之好”的盟约,甚至他还会来攻打秦国,秦国就有了吞并晋国的借口,这样一来,得到实惠的是秦国,而不守信用的却是晋国,岂不是一举两得。

后来的结果果然如秦穆公所料,晋国在夷吾的统治下,不但逐年衰弱,而且主动破坏“秦晋之好”的盟约向秦国发兵,秦国也得以名正言顺的攻打晋国。

以上就是“以人谋事”的一个案例,《孙子兵法》里有一句大家都很熟悉的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但是高层社会不只是汪在“知道对方”,更是要“掌控对方”,而要掌控对方,就必须要掌控对方的人事安排,这样才能够绝对的掌控局势。所以我们看到现在的商战,都是把自己的骨干打入对方内部,让他从基层一直干到高管,从而把对方的商业机密统统破译。所以我们就知道,当一个员工有超乎寻常的智慧,要么他确实是个人才,要么他就是竞争对手派来的商业间谍,你要了解了才能重用。我们反观太多的企业,就是因为用人不当而倒闭的。所以企业越大越要谨慎用人,否则你再能干,只要用错一个人,就全完了。(www.xing528.com)

中层社会

以事谋人。

有句话叫做:“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而中层社会缺乏的恰恰是“知人之智”。中层社会是常常以某件事来推断一个人的,然后根据自己的判断向对方用计。所以中层对人的了解往往会很片面,他们的计策也很容易失败。我举一个案例:庞涓眼中的孙膑

庞涓和孙膑经过多次较量,都是庞涓一败涂地,庞涓之所以败的那么惨,就是因为他不了解孙膑,因为庞涓从来没有真正的想过孙膑的为人,而两种价值观的人,思维高度是不会在一个层面上的,这就好像大人和小孩一样,大人永远知道小孩的需求,而小孩却无法了解大人的需求∮涓的思维总是汪在“功名”这两个字上,而孙膑却能看破功名,从更高的层面上来思考问题,所以一旦孙膑和庞涓较量,孙膑总是可以抢占先机。尤其是经过一开始庞涓对孙膑的加害,孙膑对庞涓就有了一个彻头彻尾的了解,而庞涓却从来没有静下心来分析一下孙膑的为人。所以最后的马陵道之战,孙膑用了“增兵减灶”的谋略,而庞涓不是根据孙膑这个人来分析他是不是在用计,却要根据军灶的减少来推断孙膑考虑不周,结果大败。其实庞涓不是不想了解孙膑,只是他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而且他永远也找不到正确的方法,我前面说过:“中层社会就像站在山腰的人,而高层社会是站在山顶的人,因为见识不同,格局不同,所以中层社会永远无法知道高层社会在想什么,也永远无法走人高层社会的内心深处去了解他。”中层社会想要了解高层社会的唯一方法就是提升自己的格局,而庞涓在谋害孙膑的这一刻就已经放弃了对自我的提升,他就永远跟不上孙膑的思维。

其实庞涓是很有将才的,但那是在没有和孙膑真正较量之前。因为庞涓的才华只是体现在战术上,却没有上升到战略级的高度,而一开始庞涓的对手皆是追求功名利禄之辈,这时候才能显出庞涓的高明。所以在和对手价值观相同的情况下,思考的问题才会在一个层面上,这时“以事谋人”的战术思想才会发挥作用,而一旦遇到一个和自己价值观不同的人,这时候战术就不管用了,而是需要战略性的思考,因为双方思考问题的层面已经不同了,如果这时不想办法和对方站在同一个层面上思考问题,你就不能真正的了解对方,就只能以具体的事情来判断对方,就会判断失误。

基层社会

就事论事。

基层社会的人经常爱讲的话就是“就事论事”,而奇怪的是这种谬论我们听着还觉得很有道理。我在这里和大家把一句话说到底:“这世界上根本没有就事论事的事情,因为事物的发展不是以个人的逻辑为导向的。”

所以基层社会向对方用计都是以他自己认为对的逻辑为标准,他们从来不想所有的事情都是人为制造的,这就犯了许多的低级错误。我举个“就事论事”的案例:蒋干盗书。

赤壁之战中,曹操大军屯于赤壁岸边,准备择日攻取江东,可是曹操想探听对面周瑜大军的军情,却不知派谁前往比较合适,于是蒋干自告奋勇,说与周瑜有同窗之谊,想借着向周瑜一叙同窗之谊的由头前去敌营打探,曹操欣然应允。蒋干到了周瑜营中,周瑜窃喜:正好利用蒋干对曹操实行反间计。于是周瑜对蒋干大摆宴席以示欢迎,而且还与蒋干同塌而眠,并且在桌上放了一封曹操水军都督蔡瑁和张允的投降书,而这封投降书恰恰是周瑜伪造的。蒋干本来就是来探听周瑜军情的,于是趁周瑜熟睡之际翻阅周瑜桌上的文件,当他看到蔡瑁和张允的投降书之后大吃一惊,当即连夜逃回曹营,并且把这封书信交给曹操,曹操看到信之后不假思索的杀掉了蔡枧允二将,而当曹操看到二人头颅之后忽然醒悟,自知中了周瑜的反间计,但是悔之晚矣,曹操军中再无像蔡瑁和张允如此熟悉水军操练的将领了。

通过上面的案例我们就知道,蒋干就是一个“就事论事”的人,他的逻辑是:同窗就应该坦诚相待。而他没有考虑到时过境迁,当初的同窗已经成为今日的敌人,是同窗没错,可是人已经发生了变化。如果他考虑到这一层,他就不会“就事论事”了,而会把对事情的思考加入“人”的因素,而蒋干用的是基层社会的思维慕,所以他只是论事,而不会去考虑“人”的因素的,所以他才敢去周瑜那探听军情。而基层社会最可悲的地方就是以为别人都和自己的逻辑一样,他以为周瑜也会“就事论事”,也会按照蒋干的逻辑对蒋干真诚相待,所以蒋干才上了周瑜的当,把伪书当成了军事秘密,让曹操白白损失了两元大将。而蒋干自己却成了被周瑜利用的工具。

所以我们常常听到基层社会对人讲:“你连这个道理都不懂吗?”一个见识短浅的人才会常常大惊小怪,因为他总是以自己的逻辑来评判世界♀就好像井底之蛙一样,它看到的那一片天永远是井口那么大,如果你对他讲:“天比井口要大”,他就会说你不懂道理。所以基层社会经常会“就事论事”,以为自己看到的就是真理。我们常肠井底之蛙的浅薄无知,但是我们从来不反思,却把自己的逻辑当成衡量万物的准绳,这与井底之蛙有什么区别?所以基层社会最重要的是要跳出事情的框框,而去分析一下做事的人,只有这样才不会常诚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