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岸内阁的政经分离对华政策
战后日本政治外交史上的岸信介形象,经常是和“亲美派”及“反共斗士”联系在一起的;而关于岸内阁对华政策的讨论,则有不少也只是习惯于对上述印象的演绎而已。因此,对有关岸信介的这个对外姿态的定性理由,尤其是岸内阁对华政策中的反共与对美追随特质的产生原因等更为重要的问题,却往往被人所忽略。可是,与战后一个时期内美国政府推行的在政治上敌视、经济上封锁这种明显带有反共标记的对华政策相对照,岸信介及其内阁事实上是始终主张以“政经分离”、即日本与中国台湾保持“政治外交关系”的同时,与大陆发展经贸关系这一政策原则处理对华关系问题的。岸内阁的这种明显不同于美国的既不拒绝和中国大陆交易,并还谋求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正常双边关系的姿态,在表明与为其所贴标签之间的矛盾同时,也给我们遗下了如何从岸信介的对外观和岸内阁对华政策本身出发把握其实质的课题。岸信介研究家原彬久积长年考察所得,把岸信介归结为信奉现实主义政治哲学的弄权型政治家,[1]这也从一个侧面予我们启示:岸信介未必是那种执着于原理原则治政思想及理念的政治家。(www.xing528.com)
其实,纵观岸信介内阁约三年半的施政,其在外政方面倾力最多的,一是强化日美关系,在此基础上促成了日美安保条约的修订;一是应日本重建国家的需要,通过历访30余国,积极展开全方位的经济外交活动。1957年前后,即岸信介上台之际,社会经济已恢复到战前水平的日本,把创制稳定的国际环境和拓展海外市场列为头等重要的课题。不过,在发展国际经济方面,日本自身尚欠健全的国家地位则成了拖其后腿的要素,即1951年缔结的日美安保条约虽使日本重新赢得主权国家之名,但实际的内政外交却在相当程度上仍受制于美国,尤其是日本虽放弃了国防常备军,但却没有得到美国护卫其国家安全的明确承诺,于是一个缺乏自主性和安全感的国家难能在社会及经济的发展中得到更多机会这个现代国际社会的现实问题,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困扰日本的保守党政权。至岸信介上台执政,实现由鸠山、石桥等首相相续提出并为之努力过的通过修订日美安保条约,以增强日本自主性的政策目标,也就被提上议事日程。而这时的中国虽为东亚国际格局中的重要因素,但对日本而言,终究不过是一个没有外交关系的、市场规模仅为其进出口贸易总量约百分之三的邻国。这个背景,对我们认识岸内阁对华政策的实质至关重要。换言之,留意这种在国际政治文脉中演变的中日关系以及日本对华政策所具的特异性甚至边缘性,实有助于我们的认识更接近历史的真实。本章在考察国际政治过程展开的岸内阁对华政策的基础上,主要就其政策内涵的政经分离这一实质进行讨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