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于明万历年间到达中国时,看到的是一个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凡是人们为维持生存和幸福所需要的东西,无论是衣食用品还是奇巧奢侈之物,都有丰富的出产。更令利玛窦惊奇的是,财富似乎没有给中国人带来扩张和征服的野心。他们彬彬有礼,富有文化修养,懂得享受生活,并把生活的每个细节都提升到艺术的高度。
《利玛窦中国札记》一书中有着这样的记载:
我相信,这个民族是太爱好戏曲表演了。这个国家有很多年轻人从事这种活动。戏班的旅程遍布全国各地,他们忙于公众或私家的演出。凡盛大宴会都要雇佣这些戏班。客人们一边吃喝一边看戏,十分惬意,以至宴会有时要长达十个小时,戏也一出接一出演下去,直到宴会结束。
利玛窦看到的正是家班盛行时期的昆曲。这位来自歌剧故乡意大利的传教士,也许未必关心正在崛起的歌剧。让中国人骄傲的是意大利歌剧的黄金时代,要比昆曲滞后两百年。
利玛窦和汤显祖是同时代人,只小了两岁。1583年9月,他随传教士罗明坚进入两广总督驻地端州(今肇庆),在那里建立了中国第一所天主教圣堂和会所。有人考证,利玛窦曾于万历二十年(1592)春天在端州会见过汤显祖。一个是学识丰富、涵养深厚的天主教士,一个是驰骋文坛、才情横溢的诗人、戏剧家。两人经纬纵横,从天主教谈到佛教,又从道教谈到儒教,越谈越投契。利玛窦还向汤显祖请教了中国的音律,汤显祖很高兴,事后挥毫两首,一首为:“画屏天主绛纱笼,碧眼愁胡译字通。正似瑞龙看甲错,香膏原在木心中。”另一首为:“二子西来迹已奇,黄金作使更何疑?自言天竺本无佛,说与莲花教主知。”(www.xing528.com)
利玛窦像
汤显祖在肇庆与利玛窦的会晤,对自己正在进行中的戏剧创作产生了影响。六年之后,汤显祖创作完成了浪漫主义的经典戏曲《牡丹亭还魂记》,剧本中甚至增加了洋船、洋商、“番鬼”、译者、“三巴”为特征的情节和场景。
利玛窦也愈加关注中国戏曲。他在《中国札记》中,专门谈到了自己的强烈印象:中国人十分爱好戏曲;万历年间戏班很多,有的在城乡各地巡回演出,有的在大城市演出。戏班的演员主要是年轻人;戏班里有年纪很小的童伶,自幼就学戏。中国戏曲的题材通常是古老的历史故事;每逢盛大宴会都要演戏,主人照戏单点戏,演出与宴会相始终;表演中,曲的演唱是最重要的,并配以道白。
利玛窦去往广东英德时,参加了县令宴请上司的宴会,“席上有音乐舞蹈和喜剧,一直延续到第二天凌晨”。利玛窦注意到,在这样的宴会上,“在进餐的全部时间内,他们或是谈论一些轻松、诙谐的话题,或是观看喜剧演出。有时他们还欣赏歌人或乐人表演。这些表演者常常在宴会上出现,虽然没被邀请,但他们希望照他们往常一样得到客人的赏钱”。利玛窦对演出的描述不是很内行,将宴会上的演出称为“喜剧”,或许是因为他感觉到喜庆气氛的缘故吧?
看来,西方人将昆曲称之为“东方歌剧”由来已久。近几年来,《牡丹亭》进行她的世界之旅,例如在美国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州柏克莱大学、洛杉矶大学和圣巴巴拉市演出,迅速掀起了一股中国文化热。圣巴巴拉市还专门确定了“牡丹亭周”。评论家说,《牡丹亭》在美引起的中国旋风,不亚于当年的“乒乓外交”。这跟当年利玛窦对昆曲的评价是一脉相承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