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昆曲《下山》经久不衰,原因究竟是什么?

昆曲《下山》经久不衰,原因究竟是什么?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71《下山》为什么常演不衰《下山》是《孽海记》里的一折,说的是小和尚本无和小尼姑色空下山追求人生理想的故事,成为昆曲折子戏常演不衰的例证。小尼姑有些羞恼,但小和尚既然表明了心迹,便执意要与小尼姑一同下山去做夫妻。至此,我们可以看出,《下山》的丰富内涵——包括僧尼相调的题材、鲜明的人物形象、富有动作性和戏剧性的情节、诙谐的语言等,是它常演不衰的重要原因。《下山》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昆曲《下山》经久不衰,原因究竟是什么?

71 《下山》为什么常演不衰

《下山》是《孽海记》里的一折,说的是小和尚本无和小尼姑色空下山追求人生理想的故事,成为昆曲折子戏常演不衰的例证。原因何在?

小和尚本无,被父母“舍入空门,奉佛修斋”。随着年龄增长,心事渐渐多了起来,生命的欲望促使他想回家讨个浑家(妻子),过上神仙般的生活。青春年少的小尼姑色空,同样憧憬人生的未来。一个略带羞涩的旦角和一个天性率真的小丑,两个少年人在途中相遇,带着天生的欢乐,却碍着身份和性别,在反复的试探与诙谐的道白中,袒露各自的心事,终于沟通情感,双双走下山,一起寻找世俗的幸福。

戏,一直在铺垫着。当本无与色空一而再,再而三地装作若无其事,要各奔东西,其实彼此的试探已经结束,都明白对方有意于自己。小尼姑走近土地祠,假装烧香,想看看本无来不来找她。小和尚果然来到了土地祠。他见小尼姑睡着了,想喊一声“老尼姑来了”,她如若害怕就是私自逃下山来的。哪想到小尼姑是假寐,趁小和尚不注意,在背后喊道:“前面有一个老和尚来了!”这下子吓坏了小和尚,心事再也无法隐瞒。

一个是仙桃庵的尼姑,一个是碧桃寺的和尚,彼此有着很多的共同点。两个人不由恍然大悟:“仙桃也是桃,碧桃也是桃。和尚与尼姑,多是桃之夭夭。”小和尚风雅地用《诗经》的话答了一句:“你既知‘桃之夭夭’,须知‘其叶蓁蓁’。我和你做个‘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吧。”小尼姑有些羞恼,但小和尚既然表明了心迹,便执意要与小尼姑一同下山去做夫妻。小尼姑忸怩着不肯过去,小和尚说:“倘有人看见就说我们是夫妻。”小尼姑说:“哪有光头的夫妻呢?”小和尚说:“咱们就说从小就是秃子。”舞台上,一僧一尼,谈的却是人间情事,自然而谐趣,喜剧效果不难想象。

本无与色空两个人相约去做夫妻。一个人从庙前过水,一个人从庙后过山,约定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到那边再见。小和尚生怕小尼姑诓他,小尼姑再三保证,两个人才达成协议。接下来,两个人在舞台上作了许多虚拟情景的表演,一个过水,一个过山。小和尚要背着小尼姑,只能叼着靴子过河,他的那一串念珠还要绕着脖子飞转起来。两个人身段配合,声腔配合,心思配合,尽管已经逃出山门,但仍以出家人的身份念着“南无佛阿弥陀佛”,实在令人忍俊不禁。(www.xing528.com)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下山》的丰富内涵——包括僧尼相调的题材、鲜明的人物形象、富有动作性和戏剧性的情节、诙谐的语言等,是它常演不衰的重要原因。昆曲艺术家在自己的舞台实践中,努力使其戏剧性和动作性更突出,从而取得极好的舞台效果。

《双下山》(上海昆剧团)刘异龙饰本无,梁谷音饰色空

《下山》还有一大特色,是它的民间性。摒弃说教和禁令的束缚,抛开道德伦理桎梏,依照人类最基本最纯真的感情需要,去表现少男少女内心的情感,而且是那么的率真和直接。没有任何情感比人类的情爱更能引起共鸣的了。这样的戏剧,无疑具有强烈的人性美,是符合人类的共同审美心理的,在舞台上怎能不雅俗共赏,深受观众欢迎呢?

明代中叶以来,由于出现了像李贽那样的持有“异端”学说的思想家,社会思潮十分活跃。在“天理”与“人欲”的选择中,出于人类本性的情和欲开始占据优势地位。反映在戏剧方面,汤显祖的《牡丹亭》正是至情至诚、以情抗理的杰出代表。他用自己的剧本反对程朱理学“惩忿窒欲”的修养方法。《下山》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说,《牡丹亭》是情和欲在雅文化圈里的反映,《下山》则是情和欲在俗文化圈里的体现。它们所弘扬的人性精神是互相贯通的。在很大程度上,由于《下山》是一出通俗易懂的折子戏,舞台效果好,所以它拥有更多的观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