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为何“岂独伤心是小青”
《红楼梦》第八十回,写薛蟠虽无所不为,却遇上一个悍妇妒妇夏金桂,寻死觅活,沸反盈天,害得他有美妾也不敢受用。连贾宝玉也看不过去,向道士寻觅“疗妒膏药”,以期治好夏金桂的病。“疗妒汤”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来历的。早在明代,剧作家吴炳读《题〈牡丹亭〉》诗:“冷雨幽窗不可聆,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有感而发,写下了《疗妒羹》。
吴炳在福州知府任上,谨守操行,拒收贿赂,革除私通犯法的库吏,为避免报复,主动解甲归田,于崇祯四年(1631)回到宜兴城南五桥庄,潜心进行戏剧创作和研究。由于住在家乡的粲花别墅,所作的剧本便称之为“粲花五种”。《疗妒羹》则是其中之一。
《疗妒羹》的主人公乔小青原是扬州佳丽,才色绝伦,被杭州人聘为小妾。她以为终身有靠,却始终不容于大妇;移居孤山别庄,自伤身世,抑郁而亡。这段凄惋的故事,颇受晚明文人们的关注,才貌兼备的佳人竟被无情摧折,让他们触发自己在混乱的世局中,有志未伸的郁闷,于是纷纷为之写下诗文。吴炳的《疗妒羹》,写才女乔小青被卖与褚大郎为妾,却不容于大妇,抑郁而死。后来在朋友的救护下她死而复活,终于改嫁杨器,获得了美好的结局。剧本中说,“自古许错了人的、嫁错了人的,不妨改正”,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妻妾制度的不合理,肯定了妇女改嫁的行为,张扬了人性。
对于处于封闭状态中的女性来说,爱情是令人神往的,值得用自己的一生去追寻。乔小青在杜丽娘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这愈加增添了她的自怜和悲哀:“我道世间只有小青痴得没要紧,还有个杜丽娘早则恁般也。”《疗妒羹》在《题曲》一出中,细腻地描写了乔小青的内心情感。雨夜挑灯读《牡丹亭》时,杜丽娘在梦中与柳梦梅幽会的情景,深深地感动了她:“好笑杜丽娘,悄然废书而叹,道圣人之情见乎词矣。春心迤逗向花园行走,感得那梦绸缪。你看柳梦梅,悄地把他抱去,软款真难得绵缠不自由。”读完《牡丹亭》,她由杜丽娘而想到了自己的凄凉处境,顿时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杜丽娘对感情的至死不渝,死而复求的坚韧,对乔小青的巨大震撼可想而知。(www.xing528.com)
杜丽娘是“痴”的,但她的“痴”最终得到了回报。乔小青的伤心,却在于她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痴”是无结果的,只是一种无奈的徒劳。今生已无再自由寻求佳偶的可能了,生命留给她的只是惨痛的记忆。
乔小青在临死前,模仿杜丽娘做了一件寄托梦想的事——写真。她留下自己的画像,给一个未曾谋面也不知道是否存在的有情人。她让画师一次又一次为自己画像,务求形神兼备。她要像杜丽娘一样珍藏起画像,也希望能像杜丽娘一样重生。然而,现实是残酷的。杜丽娘还有梦中与柳梦梅幽会的美妙回忆,乔小青却连做梦的机会都没有。更糟糕的是,命运不仅赐给她一个庸夫,而且还要让她遭受妒妇的伤害,不能不让人感叹造化过于捉弄人。
《疗妒羹·题曲》(上海昆剧团),张洵澎饰小青
为什么封建时代对女人的嫉妒如此看重,而女人又那么容易嫉妒呢?原因归咎于多妻制。婚姻关系中夫妻双方都希望对方的身体、情感和财产拥有绝对的占有权,不容别人插足,这决定了妒忌的不可避免。几个女人分享一个丈夫的身体、感情和财产,产生嫉妒心理,因之“岂独伤心是小青”,又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