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玉合记》是为宜黄腔而创作的吗
出生于安徽宣城的梅鼎祚,自幼体弱多病,却勤奋读书。父亲怜惜他的身体,“欲焚笔砚”,希望他做点别的,梅鼎祚仍躲进帐子内苦读。少年时他以诗见长,与同乡诗人沈懋学齐名。明万历四年(1576)三月,青年才子汤显祖来到宣城,与梅鼎祚、沈懋学两人一见如故,并且与梅鼎祚结为终身知己。第二年,沈懋学考中了状元,梅鼎祚却毅然放弃科举,博览群书,写下大量诗文。后来,内阁大学士申时行打算推荐梅鼎祚去朝廷做官,他也一再推辞。
显然是受到好友王世贞、汪道昆、汤显祖等人的影响,梅鼎祚在中年时转向戏剧创作。在这个领域,他的文学天赋得以发挥到极至,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汤显祖非常钦佩梅鼎祚的才华,称赞他是“秋月齐明,春云等润,全工赋笔,善发谈端”。到了晚年,还赠诗给梅鼎祚:“年来最忆梅真子,浩歌同敲碧玉簪。”很怀念与梅鼎祚年轻时的友情。
梅鼎祚根据唐代诗人韩愈之爱情故事创作的传奇《玉合记》完成后,汤显祖为之作序,一时“士林争购之,纸为之贵”。但这部在中国戏曲史上有一定影响的作品,是为宜黄腔而写,还是为昆山腔而写,至今仍有争议。
梅鼎祚家住宣城,有一条水阳江通往芜湖,芜湖正是汤显祖往来南北两京的必经之地。万历十四年(1586),汤显祖在南京任太常寺博士,梅鼎祚以自己刚完成的传奇《玉合记》前来求序。第二年,梅鼎祚邀请友人屠隆来宣城作客,屠隆也为《玉合记》作了序。梅鼎祚很高兴,写下一首题为《酬屠长卿序章台传奇,因过新都寄汪司马》的诗:“金元乐府差快意,吴越新声横得名。少年填词颇合作,家部尚有清商乐。”
明刊本《玉合记》(www.xing528.com)
有人考证,“清商乐”指的正是宜黄腔,当时已由江西传入皖南。梅鼎祚不喜欢吴越新声,即昆山腔,他的家庭戏班是清商乐。他的《玉合记》和汤显祖的玉茗堂《四梦》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为宜黄腔创作的。
事实上,这个结论有误。
梅鼎祚同当时大多数文人一样,喜欢在四处流传的昆山腔,并且与昆山腔名家有不少往来。在《玉合记》问世前,他就与梁辰鱼、张凤翼有交往。明万历十三年(1534),梅鼎祚到苏州造访张凤翼兄弟,并且与梁辰鱼在虎丘聚会,为此他还写下《饮虎丘,梁伯龙携吹管唐叟以就》一诗。梁伯龙亲自为其校订重刊。到了晚年,梅鼎祚还写出了昆山腔剧本《长命缕》。这些都足以证明梅鼎祚是喜欢并熟悉昆腔的。
明万历十五年(1587),屠隆去梅鼎祚处作客,观看了梅氏家班的演出,随即写下了诗《仙人好居楼为梅禹金》。其中有“家童尽解吹玉管”、“度曲填词销磊块”、“陌上红楼新部精,《江东白苎》旧知名”的句子。所谓玉管,当是曲笛,昆山腔最重要的伴奏乐器。梅鼎祚与梁辰鱼在虎丘饮酒唱曲时,梁辰鱼便“携吹管唐叟以就”。海盐腔和宜黄腔都是不用丝竹伴奏的。所谓“红楼新部”,是指梅家新组建的戏班,唱的恰恰是“吴越新声”昆山腔。“《江东白苎》旧知名”,说明梅氏家班“旧部”是以演唱《江东白苎》而知名的,《江东白苎》正是梁辰鱼的散曲集。明万历四年(1576),汤显祖来到在宣城,也曾与梅鼎祚等好友唱过《江东白苎》。汤显祖三次写诗忆及此事。梅氏家班成立“新部”,演唱的是“吴越新声”,即经过魏良辅、梁辰鱼改革的昆山腔,所演剧目当然少不了主人梅鼎祚的《玉合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