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昆曲百问:《牡丹亭》首演地点在哪?

昆曲百问:《牡丹亭》首演地点在哪?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51《牡丹亭》在哪里首演汤显祖的《牡丹亭》,如今几乎成为昆曲的代名词,然而,最初却不是专门为昆山腔写的,其中多宜黄土腔。如今,《牡丹亭》影响深远,在哪儿首演,就成了跟地方声誉有关的不可小觑的问题。宜黄腔演出《牡丹亭》的情景不复可见。看来,《牡丹亭》究竟是在哪里首演的,各执一词,很难判定。

昆曲百问:《牡丹亭》首演地点在哪?

51 《牡丹亭》在哪里首演

汤显祖的《牡丹亭》,如今几乎成为昆曲的代名词,然而,最初却不是专门为昆山腔写的,其中多宜黄土腔。明代戏曲家沈璟、范文若、王骥德等人纷纷提出批评,认为用昆山腔来演唱,“未免拗折人嗓子”。但清代文人李渔觉得,《牡丹亭》中加入汤显祖的家乡方言,是无可避免的,也便于流传。“传奇,天下之书,岂仅为吴越而设?”

在以科试、入仕、罢官、写戏为关键词的一生中,汤显祖先后居住过江西临川、广东徐闻、浙江遂昌、江苏南京和昆山等地。他所创作的四个剧本,都以梦为戏眼,被后人称为“玉茗堂四梦”。如今,《牡丹亭》影响深远,在哪儿首演,就成了跟地方声誉有关的不可小觑的问题。

江西临川自然理由充足。汤显祖乡居时,临川流行的戏曲声腔是宜黄腔。宜黄腔是一种以海盐腔为基础,结合了江西弋阳腔而创造的新腔。汤显祖与宜黄腔伶人交往密切,《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一文就是为宜黄伶人的祖师祠写的。《玉茗堂全集》中也有多篇诗文直接与宜黄腔伶人相关。从“半学侬歌小梵天,宜伶相伴酒中禅。缠头不用通明锦,一夜红氍四百钱”这样的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首演《牡丹亭》的是宜黄腔伶人,而不是昆山腔伶人。

《牡丹亭》(上海昆剧团)
蔡正仁饰柳梦梅,张洵澎饰杜丽娘

然而,宜黄腔后来经流变,渐渐消失了。宜黄腔演出《牡丹亭》的情景不复可见。

遂昌人提出的观点与之有所不同。汤显祖曾在浙江西南的遂昌县任地方官。五年中,他推行“仁政惠民”的治县方针,除夕夜让狱中囚犯回家团聚,元宵节组织囚犯到河桥上观花灯,深受百姓爱戴。但他个人的力量无法抗衡盘根错节的恶政,无奈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弃官回到家乡。到了清康熙年间,遂昌县令缪之弼主持在县城建“遗爱祠”,奉祀汤显祖。也许汤显祖对遂昌很有感情,所以他的《牡丹亭》中,带着遂昌风土人情的痕迹。今天的遂昌人把汤显祖称为“汤遂昌”,举办“汤显祖文化节暨汤显祖国际研讨会”,并且说,《牡丹亭》作于遂昌,公演于临川,这样的定论较为符合实际。

《牡丹亭》(苏州昆剧院),俞玖林饰柳梦梅,沈丰英饰杜丽娘

江苏太仓则提出了另一个观点:《牡丹亭》是由与汤显祖交往甚密的王锡爵家乐班用昆山腔首次演出的。王锡爵是汤显祖的老师,太仓人,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入阁为首辅。但第二年,为摆脱是非纷扰,回到太仓归隐,闭门谢客,修身养性。神宗几次请他出山,均力辞。也许正是在这种状态下,他以演唱昆山腔自娱。(www.xing528.com)

他们拿出的依据是清代江熙《扫轨闲谈》的记载:

王文肃(王锡爵谥号)家居,闻汤义仍到娄东,流连数日不来谒,径去,心甚异之,乃谴人暗通汤从者,以观汤所为。汤于路日撰牡丹亭,从者窃写以报。遂成,(汤)袖以示文肃,文肃曰:“呈获见久矣!”

清代学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写道:

义仍填词,妙绝一时。牡丹亭曲,尤极情挚。世或相传,云刺昙阳子而作。然太仓相君实先令家乐(王氏家班)演之。……相君虽盛德有容,必不反演之于家也。

陆萼庭先生《昆剧演出史稿》中肯定地说:“王锡爵家乐班是用昆腔演出《牡丹亭》最早的记录。”

看来,《牡丹亭》究竟是在哪里首演的,各执一词,很难判定。

以笔者所见,争夺首演权意义并不大,无非一点荣誉而已。试问,为了昆曲姹紫嫣红的繁盛,今天你做了些什么切实有效的事?首演之后,又演了多少次?我们能摈除浮躁,为《牡丹亭》的传播,为昆曲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做几件让世人点头称是的事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