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昆曲为何选用中州韵?

昆曲为何选用中州韵?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46昆曲为什么要用中州韵南宋迁都临安,政治中心南移,带来了江南城镇的繁荣,自然也促进了北南语言的交融。这当是昆曲用中州韵演唱的重要原因。魏良辅决心以中州韵为标准语音,来纠正方言土音。演唱昆曲,不是用纯粹的昆山方言或中州音,而是用昆山—中州韵。昆曲在当时已成为全国性剧种。

昆曲为何选用中州韵?

46 昆曲为什么要用中州韵

南宋迁都临安政治中心南移,带来了江南城镇的繁荣,自然也促进了北南语言的交融。南渡士民带来以汴梁为主的北方“官话”,促使南方话的语音、词汇、语法染上了浓厚的北方话色彩。这当是昆曲用中州韵演唱的重要原因。

昆山腔这种南戏与昆山方言结合产生的唱腔,最初是采用方言演唱的。即使到了明嘉靖年间,仍然是这样。在当地观众听来,字与腔相应,很顺耳。但对于外地观众来说,字与腔就不相应了,往往听不懂。所以,昆山腔的流行范围“止行于吴中”。魏良辅是江西南昌人,生活在昆山和太仓一带也有语言障碍,深知操当地方音来唱昆腔水磨调所存在的弊病和缺陷。于是在对昆山腔加以改革时,下决心纠正方言土语。所谓“字正腔圆”,只有字音正,所定的腔调才能正。

魏良辅提出,应该以中原韵作为昆山腔的标准韵。他在《南词引正》中说:“《中州韵》词意高古,音韵精绝,诸词之纲领。”戏曲家、吴江派领袖沈璟,也主张这样做。当时,有《中原音韵》与《洪武正韵》两部韵书。沈璟认为,《中原音韵》比较适合昆山腔所演唱的南曲用韵,《洪武正韵》虽然是在中州韵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韵兼南北”,但是与《中原音韵》相比,《洪武正韵》不切合南曲实际。何况,《中原音韵》是皇家官修的权威典籍。

当时,《中原音韵》所归纳总结的中州语音,已具有通行语的性质,犹如今天的普通话,容易被各地的人们广泛使用。“上自缙绅讲论治道,及国语翻译,国学教授言语;下至讼庭理民,莫非中原之音”(周德清《中原音韵·正语作词起例》),“不独中原,乃天下之正音也”。这样的语音符合作为一种标准字声的要求。

魏良辅决心以中州韵为标准语音,来纠正方言土音。他在唱腔上“尽洗‘腔与字不相应’之乖声”,制订了“声则平、上、去、入之婉协,字则头、腹、尾音之毕匀”的“新声”。因为它细腻、精致、柔美,而称为水磨腔。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魏良辅对原先的“昆山腔”作了一番脱胎换骨的改造。(www.xing528.com)

演唱昆曲,不是用纯粹的昆山方言或中州音,而是用昆山—中州韵。讲得通俗一点,就是昆山话和中州韵的结合。魏良辅主张,词曲应该以中州韵为纲领,依照中州韵立定四声,按字声而谱地做腔。唱曲时,必须兼顾这些要理和曲情,唱出每一个曲牌应该具备的风格特点。这才是真正的水磨昆腔。

沈璟也提出:作南曲“其他别无南韵可遵,是以作南词者,从来俱借押北韵,初不谓句中字面,并应遵仿《中州》也”。为了规范给昆曲作家与演唱者提供依据和准绳,沈璟编撰了《南词韵选》、《南九宫十三调曲谱》、《正吴编》、《唱曲当知》等著作。尤其是《南九宫十三调曲谱》问世后,戏曲家们纷纷依从信奉,对于指导戏曲家们克服时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冯梦龙评价道:传奇“法门大启,实始于沈铨部《九宫谱》之一修,于是海内才人,思联臂而游宫商之林”。

在魏良辅以后的一百多年间,昆曲从发源地昆山、苏州迅速流布到全国各地,尤其是明万历年间传人京城,成为宫廷戏剧的唯一典范,更是盛极一时。昆曲在当时已成为全国性剧种。作为国家戏曲的代表,清代康乾盛世的多次庆典,以及在避暑山庄木兰秋狝活动中,都演唱昆曲,用以招待各省来京的官员、关外蒙古王公、新疆首领、西藏活佛、各少数民族领袖,以及世界各国来朝的使臣。

昆曲作为全民族高雅戏曲的典型,声韵规范化,是一种智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