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昆曲大净陈明智地位有多高
昆曲历来以作家为主宰,演员为从属。史书上记载了不少剧作家,却不彰演员之名。彭天锡是特例,陈明智也是特例。
昆曲大净陈明智的故事,与安徒生童话《灰姑娘》有异曲同工之妙。据焦循《剧说》转引王载扬《书陈优事》记载,陈明智是吴淞江畔甪直镇(今属苏州吴中区)人,他平时只在乡村演出,人称“甪直大面”,属业余级。有一次,突然来了个机会,苏州城里著名的“寒香班”正在某宴会演出,净角因故告缺,好友推荐陈明智应急。陈明智甫一出现,演员们都很讶异。谁都知道净角必须大嗓门、高个子,他却是形体瘦小,说话还有点口吃。偏偏主人又点了《千金记》,这可是一本净角戏,饰演项羽的,唱要“呜咽咄咤”,跳要“轰霍腾掷”。正当大家暗暗担忧时,陈明智不慌不忙地从包袱里拿出一个棉肚兜,束在腹部,又穿上厚底靴,靴底足足有两寸多。他的身材顿时高大了许多。“蘸粉墨为黑面”,“振臂登场,龙跳虎跃”,“耸喉高歌,声出钲鼓铙角上”,他的演出,完全出乎人们的想象。刚一演完,全场所有人都忍不住大声赞叹,称之为绝技。从此之后,陈明智便就聘于“寒香班”。
后来,康熙皇帝玄烨南巡,江苏织造用“寒香班”等在行宫承应演出。康熙观看了陈明智的表演,甚为赏识。他从苏州上等戏班里挑选了一批艺人入宫充任教习,陈明智为其中首选,被带回宫廷“供奉内廷”。陈明智在宫廷里服务了二十年,后“以年老乞骸南归”。晚年他在苏州虎丘山塘下岸倡建“普济堂”,做了不少慈善事业。(www.xing528.com)
清代中叶,昆曲表演艺术已发展得很成熟,净角的艺术特点渐渐稳定,净、丑明确分工,形成了大面(净)、二面(副或付)、三面(丑)三个行当。(见《扬州画舫录》)大面的出现,标志着净的正剧化。陈明智成功饰演《千金记》中的项羽,标志着净角艺术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他回苏州时,康熙皇帝还赐赠他七品官服,可见昆曲名角的地位之高。
《起霸》是《千金记》中的一折,表现气吞山河的楚霸王项羽在出征垓下前,整盔束甲,检查上阵作战准备的情景。陈明智塑造了活生生的项羽形象,充分表现出楚霸王的大将气度。此后,《起霸》中表现将帅风度和威武英姿时的动作身段常常被套用,乃至形成了既有丰富表现力又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表演程式,为各个剧种所应用。戏剧界人士有这样的说法,如今舞台上普遍使用的高底靴和胖袄(棉坎肩),就是陈明智创造的,在北京“供奉内廷”时得以肯定,又为民间演员所接受。不仅净角穿,生角的靴底也加厚了,舞台形象就愈加完美。
陈明智的故事,至少告诉我们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昆曲绵延六百年,衰而不亡,生命力这么强,是由于有着极为深厚的传奇文学基础,有着成熟的优美典雅的舞台艺术(主要是表演和音乐)体系。同时也因为植根于民间,不断汲取营养,才能旺盛不竭。二是底蕴深厚的昆曲,必然对演员的表演创造提出极高的要求。有出息的演员不仅要有基本功,能活用程式,还要有较高的艺术素养。演员在舞台上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依靠外部形象,更依靠内在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