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片玉坊曾怎样朝歌夜舞
昆山老城区的南街,四百多年前不叫南街,而称作兴贤里片玉坊。如今这条狭窄小街拓宽了,时刻都有汽车出入,街边的店铺出售各种各样的服装,引领着古城的时尚,从围墙上探出枇杷树叶的院落已不复可见。可是谁能想象,只有短短几百米的南街,对于中国的文学艺术史,曾经占据过何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里曾经有明代文学家张大复的梅花草堂,原先共七间房屋。梅花草堂的西侧,自北宋起一直是县儒学的所在地。许多名曲师、歌唱家、优伶艺人常常前来聚会,其中有陈继儒、梁辰鱼、张凤翼、赵瞻云、王怡庵、李季膺、汤显祖等。他们终日清喉婉转,弦索相应。常熟人钱谦益在入京做官前,也是梅花草堂的座上宾。他在《牧斋初学集》中如此描绘:“所居梅花草堂,古树横斜,席门蔽亏。轩车至止,户屦相错。君从容献酬,谈谐间作。”
张大复40岁因患青光眼而双目失明,自号病居士,却写下了《梅花草堂笔谈》、《闻雁斋笔谈》、《昆山人物传》、《昆山名宦传》等著作,流传至今。
片玉坊(今南街),昔日昆曲艺术家聚集之地(www.xing528.com)
附近还有一处房舍,那是太仆寺卿徐应聘的拂石轩。汤显祖于万历年间居住在徐应聘的家中——他们是同科进士,又对戏曲有共同的爱好。彪炳史册的《牡丹亭》正是在拂石轩内完成的。剧本刚刚写出来,立即被昆山和太仓的梨园弟子拿去“朝歌夜舞”。
张大复的古文师法散文家归有光。后来,他与归有光的儿子归子慕结识,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归家的百年老屋“项脊轩”,就在离南街东面五六百米的宣化坊,来往十分方便。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描写他家的一幢百年老屋,和老屋里的亲情,成为明代散文的名篇。作为梅花草堂的座上佳宾,归子慕与张大复志趣相投,深解他的精神、才华、伤痛及道德文章。
显然不是巧合,当年剧作家梁辰鱼所居住的石幢弄,也位于南街的中段。他得“曲圣”魏良辅之真传,考订元剧,自翻新调,使昆山腔舒缓缅邈的风格得到进一步发展。他创作的《浣纱记》使昆山腔新声走上剧坛,迅速发展成戏曲的一个剧种。梁辰鱼也常常与张大复聚晤,切磋技艺。否则,他排戏喜欢“设广床大案,西向坐,而序列之,两两三三,迭传叠和”之类的轶闻,不会出现在《梅花草堂笔谈》里。
南街的原名片玉坊,当源自于“昆山片玉”这句成语。“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常用来比喻众多美好事物中的杰出者。片玉坊的历史地位,是当之无愧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