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昆曲的南戏元素解析-昆曲百问

昆曲的南戏元素解析-昆曲百问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03昆曲的DNA中有多少南戏昆曲并非仙灵鬼神,而是活生生的凡胎肉身。她的DNA中有很大的成分是南戏。南戏,宋元时用南曲演唱而流行于南方的戏曲艺术。在文人聚居的南方第一都市杭州,南戏也很快赢得了市场。许多文人开始参与南戏的创作。《张协状元》,林娟媚饰张协,杨娟饰胜花《宦门子弟错立身》,柯军饰完颜寿马,魏春荣饰王金榜与宋杂剧的分段演出以及表演中有其他技艺穿插不同,南戏已经具有完整和独立的长篇演出结构。

昆曲的南戏元素解析-昆曲百问

03 昆曲的DNA中有多少南戏

昆曲并非仙灵鬼神,而是活生生的凡胎肉身。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昆山的民间音乐和方言是她的父亲,南戏则是她的母亲。她的DNA中有很大的成分是南戏。

南戏,宋元时用南曲演唱而流行于南方的戏曲艺术。最初是宋词温州歌谣相结合的产物,又有温州杂剧、永嘉杂剧、鹘伶声嗽、南曲戏文等别称。它们都采用代言体,由演员扮演剧中人,兼有唱、白和表演,构成了戏剧的雏形。进入元朝后,由于统治者的提倡,杂剧顺应社会的需求迅速发展,涌现出了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等著名词曲家和剧作家。特别是关汉卿所创作的几十部作品,如《单刀会》、《窦娥冤》等,至今仍放射着夺目的光彩。

《小孙屠》(江苏省昆剧院
李鸿良饰小孙屠(中),柯军饰朱邦杰(右)

明代成化、弘治年间,南戏因为兼用南曲和北曲,改革发展成为“传奇”,迅速兴旺起来。浙江右参政陆容的《菽园杂记》,记叙了南戏在浙江流行的情况:“嘉兴海盐绍兴余姚宁波慈溪,台州之黄岩,温州之永嘉皆有习为优者,名曰‘戏文弟子’,虽良家子亦不耻为之。”从南宋绍兴初年开始的六十多年里,温州是对外贸易的通商口岸之一。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地方戏曲的生长。在文人聚居的南方第一都市杭州,南戏也很快赢得了市场。早期南戏作品以爱情婚姻家庭生活为主,今存《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即《张协状元》、《小孙屠》和《宦门子弟错立身》三个剧本,其中《张协状元》是现存最完整的早期南戏剧本。创办于南宋时期的温州“九山书会”,其开场的【满庭芳】写道:“这番书会,要夺魁名,占断东瓯盛事,诸宫调唱出来因……”从中不难看出当时的文化状态。而《宦门子弟错立身》署名“古杭才人新编”,《小孙屠》署名“古杭书会编撰”,这些都说明杭州已经流行南戏,并且出现了“九山书会”、“古杭书会”那样的民间剧社。许多文人开始参与南戏的创作。当温州瑞安人高则诚于元朝至正年间,依南宋流传的《赵贞女蔡二郎》戏文写出千古名作《琵琶记》,南戏终于树立了自己的历史地位。继而又出现了“荆、刘、拜、杀”,即《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和《杀狗记》四大南戏,更是四处流传。

《张协状元》(永嘉昆曲传习所),林娟媚饰张协,杨娟饰胜花

《宦门子弟错立身》(北方昆曲剧院),柯军饰完颜寿马,魏春荣饰王金榜

与宋杂剧的分段演出以及表演中有其他技艺穿插不同,南戏已经具有完整和独立的长篇演出结构。每次演出,都以一个完整故事的展现为起迄,而且不和其他技艺表演相混合。即使出现一些技艺表演,也是与剧情发展有着某种联系的。(www.xing528.com)

徐渭《南词叙录》说:“南戏始于宋光宗朝……其曲,则宋人词而益以里巷歌谣,不叶宫调,故士夫罕有留意者。”出自宋词和里巷歌谣的南戏,之所以能够在元代发展流行,与其自身的灵活性有密切的关系。这种灵活性,集中体现在她演唱曲调的发展变化中。从南宋一直到明代,南戏在流传中不断与各地方言和民间音乐相结合,发展出多种不同风格的地方曲调。在主要的流行区域形成了四大声腔:海盐腔(浙江)、余姚腔(浙江)、弋阳腔(江西)和昆山腔(江苏)。南戏的曲调特点是只有五声音阶,即宫、商、角、徵、羽,不同于北方曲调的七声音阶。它以箫笛伴奏,声腔委婉,以南方语音为基准。我们不难发现,昆曲的曲调与之一脉相承

明改本《荆钗记》

明刊本《拜月亭记》

南戏就其音乐——南曲来说,是一种重要的戏曲声腔系统,她为明清以来多种地方戏的繁荣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如果没有南戏的传统基础,昆山腔就无从继承,更谈不上发展。

吸收了南戏许多长处的昆曲,在草创时期因陋就简、因地制宜,以最简单的舞台设施,创造尽可能完美的戏剧形象,受到了底层观众的欢迎,并且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地加以完善。

徐渭《南词叙录》说:“……唯昆山腔止行于吴中,流丽悠远,出乎三腔之上,听之最足荡人。”源于南戏的昆曲虽“听之最足荡人”,但流传范围不广,于是才有了魏良辅吸收北曲的营养,将她大胆革新的举动,终于使昆曲以自己独特的风格,拔萃于其他剧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