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职场生存智慧:规划更完美

职场生存智慧:规划更完美

更新时间:2025-01-20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反思,会让你的职业规划更趋完美,会让你规避职业道路上的“恐怖沼泽”。这意味着,该部门的30名员工将成为“刀下亡魂”。所以当你规划自己职场生涯的时候,要时刻反思自己,不让自己成为企业的“包袱”,要让自己生于忧患,而不是死于安乐。那么,你只需反思自己的职业规划,明确你的个人价值,然后找准定位,等待一鸣惊人。

跌倒之后,第一件事你做什么?当然是:爬起来!我想没有人会觉得这个答案有任何不妥之处。因为,跌倒了能自己马上爬起来,然后勇往直前,这种愈挫愈勇的人最受老板赞赏,也通常最能坚持不懈地把职场之路走完。

然而,我不得不再问一遍:跌倒后,真的应该“立刻”就爬起来,继续前行吗?

曾经,有一个徒步旅行者,独自一人在野外赶路。半途中时,他突然一时兴起,决定改变原定路线,抄一条“曲径通幽”的近道前行,以增加旅途的趣味性。

他选择的那条近道荒无人烟,道路崎岖,还没走几步路,猛然间,自己就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摔了个嘴啃泥。然而,他并没有像常人那样,忙不迭地站起来,拍拍屁股继续走。而是不急不躁地坐在地上,边揉着摔疼的脸颊,边仔细打量起绊倒他的那片草地。

他发现在他摔倒的地方,和周围其他环境有所不同,能隐隐约约看见一些隐蔽生长的草环—这正是绊倒他的罪魁祸首。由于他拥有丰富的野外生存知识,他知道这是一种用自身极度柔韧的枝蔓一圈圈缠绕而成的丛生植物。

当他把目光扫向更前方时,立即被眼前的景象吓出一身冷汗:那曲径通幽处,那繁花碧草间,暗藏的竟是一片“张牙舞爪”的恐怖沼泽。

他赶快转移方向,找到了另一条相对安全的路。惊魂未定的他庆幸那个使自己跌倒的跟头,庆幸自己没有“急于求成”,爬起来立刻赶路;更加庆幸的是,他没有对摔倒之事漫不经心,而是自我反思,细心查找跌倒原因,这才看清了捷径中暗藏的危险。

由此看来,跌倒之后马上就爬起来,未必就是绝佳答案。如果你在爬起来之前不能反思“自己为什么跌倒?”,那么,下一次,你会跌得更惨。

反思,会让你的职业规划更趋完美,会让你规避职业道路上的“恐怖沼泽”。

职场新人反思之一:“就业天堂”是否存在

GE公司的前总裁韦尔奇,在刚掌管GE的头几年里,运用强力手腕,大刀阔斧地改革:25%的企业被砍掉,10多万个工种被削减,原本整整350个经营单位,竟被裁减合并成只剩13个。正是这种快刀斩乱麻的手法,正是这种传奇式的管理风格,创造了GE无与伦比的辉煌业绩。

类似的事,也发生在了百度身上。20067月,就在百度周年庆的前夕,公司毫无预警地宣布:撤销旗下的企业软件事业部。这意味着,该部门的30名员工将成为“刀下亡魂”。其实,这次裁员比例只有1.3%,而百度这种做法完全只是一种正常的业务调整。

新浪的人力资源总监段冬针对这次裁员事件说,在发展过程中,一个企业大力进行战略调整、业务变更,然后“潇洒甩掉包袱”,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那个包袱业务已然成了一个累赘,是永远扛着,越扛越大?还是甩掉包袱,轻装上阵?答案不言自明。

如果不牺牲那1.3%,那么98.7%的员工就会被拖累,公司也将不复存在。对公司而言,赢得成功才是关键。

韦尔奇曾说过:“这是一个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世界。游戏规则瞬息万变。没有任何一个企业可以成为‘永远的就业天堂’,除非它能永远在市场竞争中一马当先。”(www.xing528.com)

显而易见: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就业天堂”。所以当你规划自己职场生涯的时候,要时刻反思自己,不让自己成为企业的“包袱”,要让自己生于忧患,而不是死于安乐。

职场新人反思之二:职场游戏规则的真相是什么

一个员工与公司同舟共济,会同时面临着收益和风险,你的工作业绩会给你带来相应的回报,而一旦你的存在“阻碍”了公司的长远发展,公司这个“老朋友”也绝对不会对你手下留情。

《人力资本》杂志主编孙虹钢一针见血地说:“21世纪最大的挑战,就是企业和雇员的关系越来越从人身依附型的关系,转变为合作伙伴型的关系,或者说是生意伙伴型的关系。”

反过来说,你所在的公司,如果不符合你个人的职业规划,或者说无法带来预期收益,你也可以“礼貌”地选择放弃这家公司,去谋求一份更适合自己的工作。

道理很简单:企业是“理性”的,而员工则是“经济体”,这便是合作共赢的游戏规则。

当你在做职业规划前,先问问自己:我是在为谁打工?

如果答案是:为别人打工。那么,你将不得不每天提心吊胆,祈祷自己不要成为被抛弃的“包袱”。

如果答案是:为自己打工。那么,你只需反思自己的职业规划,明确你的个人价值,然后找准定位,等待一鸣惊人。

小贴士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如果“吃一堑”之后不反思,何以能“长一智”呢?经过深入反思和总结,一个人才能得到提升和进步。

工作经验的最佳公式是:工作经验=工作经历*反思

不要小瞧反思的力量,它除了让工作事半功倍,更可以使你在一件事上跌倒后获得解决同类事件的能力,甚至举一反三。当你再次遇到同样的麻烦时,一定能游刃有余地轻松解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