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职业生涯模式-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教材

职业生涯模式-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教材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这种类型为归宿的人,其职业生涯变动显然比专门职业人员复杂。他们普遍素质不高,这也正是职业生涯有所波折的主要原因。

职业生涯模式-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教材

第五节 职业生涯模式

关于职业生涯模式,有着不同的研究。比较全面地对各类型职业进行分析的,是美国社会学家福姆与米勒的理论。他们把人的职业分为专门职业人员(即专业人员)、业主与经理人员、书记人员(即白领人员阶层)、熟练工人(包括领班、工头)、半熟练工人、非熟练工人、家庭服务与个人服务人员等七种类型,并对每种类型的从业者的职业生涯演变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各类人的职业阶层变动过程。这种划分是以人们一生最后的职业归宿为依据的。

一、职业生涯模式

1.专门职业人员的职业生涯

专门职业人员相当于我国的“专业技术系列”的各种人员,如教授、医生、律师等。专门职业人员最初可能从事各种阶层的职业,但他们通常很快就转入专门职业,实现了向上流动。其试行期一般为4年,而后就长期固定干某一专门职业,很少再做转换职业的尝试。

2.业主与经理人员的职业生涯

业主与经理人员是经济境况极好、又能从事一定事业的阶层。该类型的人员起始于各个阶层的职业,许多人经过相当大程度的向上流动,其中抑或有人职业上有大起大落的变动,然后归于业主阶层,并相当长时间地维持该职业。以这种类型为归宿的人,其职业生涯变动显然比专门职业人员复杂。

3.白领人员的职业生涯

白领人员工作的最初时期较短,一般仅2年。该类人员既有出身较低阶层而向上流动者,也有曾从事前两类职业而后向下流动者,但大多数人是有较长的白领工作经历或持续从事白领工作而完成其白领人员阶层归宿的白领阶层人员。还会出现在本阶层内部变换职业、调换工作的现象,甚至变换次数很多,但这不涉及职业阶层的变更,即向上、向下的纵向流动。

4.熟练工人的职业生涯

熟练工人即技术工人或者工匠。这是体力劳动阶层中的高等层次,领班或工头也属于此类。熟练工人类的人员主要来自半熟练工人或非熟练工人,其主要趋势是程度不大地向上流动。少数人起始于较高层次或最低的服务性人员层次。熟练工人在现代社会是人数众多的一大阶层,其工作比较安定。

5.半熟练工人的职业生涯

半熟练工人通常是技术程度略差的机器操作工人、司机等。半熟练工人的职业起点均为中、低阶层;少数人入职时是熟练工人或白领职业,但以后向下流动至此。从总体上看,半熟练工人常处于不太安定的状态,其试行期也比较长。

6.非熟练工人的职业生涯

非熟练工人一般是从事无技术的重体力劳动,处于职业状况较差、生活境况低下的阶层。该类人员的起点基本是本类职业或更低的服务性人员。非熟练工人缺乏向上发展的知识技能,有些人有向上流动的尝试,但失败后又返回。总的来看,该类职业试行期不长,但工作变动(不超出同阶层)较大,是一种不安定的阶层。

7.家庭服务人员与个人服务人员的职业生涯

家庭服务人员是最低层次的社会阶层,该类人员的职业起点主要是本阶层人员,也有一部分从较高阶层向下流动,固定在此阶层。其试行期较短。该阶层人员也往往处于不安定的状态。(www.xing528.com)

二、不同性别的职业发展模式

从社会的角度看,男性和女性的职业生涯发展有着重大的区别,从而形成不同的模式。

1.男性的职业生涯模式

据美国社会学家米勒和福姆的研究,男性的职业生涯发展可以划分为以下四种基本模式。

(1)标准型

标准型的人顺序经过职业生涯的各个时期,这是典型的职业生涯发展过程。社会上大部分人属于这种类型。一般来说,他们的素质也是随着职业生涯的发展而同步发展,逐步提高,最后逐渐衰退。

(2)稳定型

这是在职业生涯初期就确定了职业方向或选择期很短、很顺利的类型。属于这种类型的人,通常有较强的职业意识、较高的成就动机、较强的克服挫折的能力,也有较高的专业、职业技能水平,即他们的成功素质较高。他们由学校毕业后,能马上走上早已相中的工作岗位,以后的职业生涯一般也非常顺利。

(3)不稳定型

不稳定型即数次选择职业的类型。属于这种类型的人,往往徘徊于“职业选择与适应——职业再选择再适应”的过程中,不能使自己稳定于某个职业,他们的职业生涯波折较多。他们普遍素质不高,这也正是职业生涯有所波折的主要原因。

(4)复杂试用期

复杂试用期即频繁变动职业的类型。属于这种类型的人,基本上都没有接受良好教育,能力素质较差,而且心理素质也差,他们一般没有一个长期的固定工作,而且是经常变化职业。所从事的职业往往工作繁重、收入低、社会地位差,所变换的职业间也没有必然联系。该类人的工作极不稳定,极不可靠,其生活境况往往比较凄凉。

2.女性的职业生涯模式

日本学者神田道子把女性的职业生涯发展类型划分为无职型、短期就业型、中断就业型、持续型、后就业型、完全就业型。

在经济水平、文化水平、民族习惯及社会风俗不同的各个国家,妇女“走出家门”从事社会职业劳动的人数比例有着相当大的差异。例如,在一些阿拉伯国家,妇女终生在家,不能参加社会职业劳动;又如,在经济发达国家,许多接受了大学教育的妇女,在子女尚未成年的情况下自愿在家照料子女,而不是外出就业。我国有着高于许多发达国家的妇女就业率,女性劳动年龄人口趋向于全部就业和全程就业。由于女性在社会与家庭中的角色与男子有较大的差异,在职业选择与劳动市场上,妇女往往是一种受歧视的群体,因此,对女性职业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