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没有谁会挖空心思去得罪别人,很多时候我们得罪别人都不是出于主观的意愿,而是自己在语言表达上出现了偏差。正所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语言表达的一点偏差有时会导致离题万里。若想减少这种不必要的麻烦,最重要的一点便是:“不要让自己的嘴巴比脑子转得快。”
古人云:“三思而后行。”就是说要经过多次思考然后才去做某件事,即在采取行动前要深思熟虑。
其实,行要“三思”,言也要“三思”。言和行都是人的动作,一是嘴巴,一是肢体。嘴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身则将想法变成现实。但想法是第一的、内在的,要经过思考来实现。这种内在的思维动作应该先于外在的言行动作。一个想法是怎样产生的,好不好,全在于思考的效果,思考的效果又取决于思考的过程,即质量与时间。
有些人脑子转得快,遇事能很快产生想法,想法往往脱口而出,所谓才思敏捷,伶牙俐齿;但其想法好不好,却不去过问,说出来产生了什么不好的后果,又追悔莫及。这种脑子比嘴巴转得快的情况,往往会在两种情况下导致两种不好的结果,一是你因为无心之言得罪了别人,另一种就是你一时冲动答应了别人你根本办不到的事,最后追悔莫及。
有一届俄罗斯总理曾在新年寄语中对自己手下的官员提出要求,说话要“三思而后言”,因为他发现很多官员因为说话欠考虑导致民众支持率下降。鲁迅先生在自己留给子女的遗嘱中也曾说:“不要轻易允诺,允诺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这两个故事,非常鲜明和简单的概括了我们要防止嘴巴比脑子转得快的两种情况。
有这么一个笑话:春秋时代,越国有一个人过生日,大摆筵席,宴请宾客。
时近中午,要开饭了,客人还没有到齐。主人自言自语地说:“该来的怎么还没来?”听到这句话,一些小气的客人便想:“该来的还没来?那我是不该来的吧?”
于是纷纷起身告辞而去。主人很后悔自己说错了话,见状叹道:“不该走的又走了!”剩下来的一些客人听后,心想:“不该走的又走了?那我是该走的啰!”也纷纷起身离去,最后只剩下一位相交多年的老朋友。好友责怪他说:“你看你,真不会说话,把客人都气走了。”主人辩解说:“我不是说他们。”好友一听这番话,顿时心头火起:“不是说他们!那你只有说我了!”于是长叹了一口气,也走了。结果客人都走光了。
其实,从主观上说,绝大多数人说话都是抱着一个良好的愿望,希望解决问题,处理好人际关系,传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但多因为没有“三思”,主要是效果与方式没有认真思考,结果话不投机,甚至招来祸患。历史上,还有很多“因言获罪”的故事。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常常因为“心直口快”而闹出一些不愉快,引起一些争执。这还不算,有的时候,轻易允诺,甚至还会让我们丧失别人的信任。
常言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如果你真的允诺了他人,就一定要讲信用,帮别人办到允诺之事。但我们的能力是有限的,做什么事的时候都要万分思量,因为希望能够帮助朋友的义气有时候会令你激动到冲昏大脑,你能不能把事情办到做到最好,你能否做到能称了他人的意,你是否因为这件事而花费了超额的气力,他人是否是你应该为此拼命去维护和帮助的对象,他人是否为你为其所提供的帮助感到欣慰与感谢,这些都应该是你在做出允诺之前所应考虑到的前提。
太轻易的做出允诺,说明你是一个草率鲁莽的人,这其中有对你的褒贬之意,褒指的是你可能是一个率直,义气大于天的人,但你绝对不是一个谨慎,沉着,会思考的人。(www.xing528.com)
说一个古时候教育孩子的故事,尽管年代离我们很远,但是里面要学到的东西,却离我们很近。
曾参是孔子的学生,他在教育子女时,不仅严格要求孩子,对自己也是以身作则。
有一天,曾参的妻子要外出办事。在一旁玩耍的儿子,赶忙跑上前去,扯着母亲的衣襟,又哭又闹,吵着也要去。曾参的妻子怕年幼的儿子走不动路,不愿意带他。可是又被儿子缠得没有办法,只好哄孩子说:“好孩子,你还小,留在家里好好听话。等我回来,我把咱家那头肥猪杀了给你吃。”
儿子一听止住了哭声,眨了眨眼睛,认真地问:“是真的吗?”母亲只得又点了点头。儿子的脸上露出了微笑,蹦跳着跑到一边玩去了。这一切,都被站在旁边的曾参看在眼里了。
曾参的妻子从街上回到家里,只见曾参正拿着绳子捆家里的肥猪,身旁还放着一把杀猪的刀子。妻子一见慌了,急忙上前拉住曾参,着急地说:“你这是疯了,我刚才是被儿子缠得没有办法了,才故意哄哄他,只不过是说着玩的,你怎么当起真来了?”曾参严肃地说:“你做母亲的,不能欺骗孩子。小孩子啥也不懂,只会学着父母的样子,听从父母的训教。今天,你说不算,答应孩子的事不去做,哄骗了孩子,就是教孩子也去讲假话,去欺骗人。做母亲的欺骗儿子,儿子觉得母亲的话不可信,以后即使再对他进行教育,他也难以相信母亲的话了。
这样做,怎能把孩子教育好呢?”
妻子听了,觉得丈夫的话句句有理。她佩服丈夫这种真诚对待孩子,说一句,算一句,精心培养孩子诚实品德的高尚行为,高兴地跟丈夫一起给儿子杀猪去了。
在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把“孩子”置换为朋友,那么“杀猪”就是那件是否要允诺的事情。妻子则是那个轻易允诺但并没有能力和企图去真正实现的人。试想,如果妻子后来并没有杀猪,孩子也不过是哭哭闹闹一阵就过去了,但是如果换了朋友和同事,你就会给人留下“说了却做不到”的印象,也许今后都不会跟你有什么接触了。
所以,允诺的时候,嘴不要比脑子还快,轻易许下做不到的诺言,你便得不到别人的信任。“三思而后言”,才是成熟的表现,也是人际交往的准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