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开发性金融高度重视风险防控
风险预防和控制是金融工作必须考虑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开发性金融始终考虑的核心问题。诺贝尔奖获得者马科维茨(Markowitz)等经济学家在理论上对证券组合投资降低风险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组合投资理论,强调风险分散化管理和利率期限结构化管理,实现在风险一定情况下收益最大化,或收益一定情况下的风险最小化。这类理论在微观层面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可以指导企业降低融资成本,优化资本结构,提高经营绩效,是金融机构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开发性金融在工作中需要借鉴。同时,开发性金融也认为,这类理论如能从宏观层面加以提升,可以进一步增强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对解决宏观层面的系统性风险问题也是有帮助的。系统性风险与市场发育程度、经济管理水平和中长期经济发展布局有密切关联。
开发性金融业务主要涉及中长期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和社会热点领域融资。一般认为这些领域的融资风险比较大,除一般商业银行面临的与企业内部因素密切关联的非系统性风险之外,还存在着与社会经济管理体制相关联的系统性风险。管理这类风险,需要创新,需要有新的举措。开发性金融在这方面做了积极的探讨。
开发性金融把国家战略利益放在第一位,紧紧围绕政府关切、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出发,支持“两基一支”重点项目建设,拓展中小企业、节能减排环保、教育、医疗、中低收入家庭住房、“走出去”等业务。在这些业务领域中,开发性金融对不成熟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融资占总业务量的比重是比较大的,这些不成熟的公共类基础设施项目是开发性金融的战略核心业务,其产出相当一部分属于纯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的范畴,社会效益显著,但经济效益欠佳,例如辽宁棚户区改造工程,以及非经营性的道路与桥梁、污水、雨水排放、城市防洪等等。一些收费的基础设施项目仅仅靠单一项目收益也是无法偿还贷款,而必须依赖政府政策予以支持。对于这类投资金额较大、建设周期长,又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项目,一般商业银行初期都望而止步,不愿意提供融资支持。开发性金融迎难而上、勇于创新,在政府组织增信的基础上,积极建设信用、培育市场、管理风险。比如,早在1998年针对信用市场体制不健全的情况,为了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开行吸取金融危机的教训,创造性地提出了“组合融资模式”,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融资项目,进行某种方式的搭配,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对涉及公共基础设施多个行业的贷款项目给予必要的信贷支持,以满足客户一项或多项资金需求,有效打通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瓶颈。这种融资模式一个最突出的贡献就是比较好的解决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胡子工程”和“拉锁马路”问题。在没有这种融资模式之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是:有一个项目的钱就建一个项目。因此,经常看见城市公路刚刚铺完管道,又有单位把它拉开埋设电缆,或者工程的工期本不需多年,因资金不足而不得不拖延。“组合融资模式”一揽子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问题,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组合融资模式”可以采用BT、BOT代建等多种方式,通过不断改进,逐渐做到规范化和标准化。(www.xing528.com)
为了解决县域经济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开行结合实际情况,在村镇积极推动信用协会建设,运用大数法则原理,坚持“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做法,致力于把发展县域经济的各种资源组合起来,发挥群众融资民主优势和平辈压力作用,开发家族信用、邻里信用、朋友信用,优化组合信用要素,协调管理上中下游不同产品,有效控制风险,支持县域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
组合融资模式和社区信用协会建设,不是简单地把两笔或多笔业务捏在一起,也不是简单地把一些企业捏到一起,而是把各种资源进行组合,将所有项目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管理,建立整体资金运作规则,达到融资成本更低、资金使用更有效、操作更便利、促进市场信用体制建设加快经济发展之目的。当然,这种模式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和完善。特别是在开发性金融不断加大对“社会热点、政府热点”等不成熟领域工作力度的过程中,有必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系统性的组合融资机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