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开发性金融思想源泉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开发性金融思想源泉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开发性金融的思想源泉中国自古推崇诚信道德,立信立身,一直是社会活动的基本准则。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注重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而且主张思想见解和行为和谐,这就是“知行合一”思想。开发性金融大力推动助学教育、环境保护、和谐社会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开发性金融高度重视传统信用理论和信用建设方法,从中吸取必要的养料。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开发性金融思想源泉

§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开发性金融的思想源泉

中国自古推崇诚信道德,立信立身,一直是社会活动的基本准则。中国先民很早就认识到信用的特殊作用,并不断发挥这种作用,促进社会进步。中国不少先贤,在人文哲学经济伦理货币思想和金融活动中给后人留下很多宝贵的思想,影响后人的活动、思维与精神。

一是“敬德保民”、以人为本的经济思想。早在周朝和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1066年至公元前221年),周公等先贤在总结殷商覆灭的基础上对道德的作用就有了自觉的认识。周公在《尚书·召诰》中告诫,“我不可不鉴于有夏,亦不可不鉴于有殷”,所以必须实行德政。《孝经》中说:“天地之性,人为贵。”荀子提出“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的思想,强调“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认为“欲安,则莫若勤政爱民”(荀子《富国》)。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思想和“均而安”的德治原则。因此可以认为,千百年来,“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观念深入人心。开发性金融以老百姓为中心,突出人的社会主体地位,把人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依靠人,顺从民意、关注民生、激发人的创造力,坚持金融社会化、社会金融化,坚持人人享有融资权、人人有责任维护金融秩序,融资推动民生工程建设,正是对中华文明人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二是“天人合一”的自然主义价值取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论是儒家还是道家,都主张“天人合一”。孟子讲:“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之所以尽心就能够知性知天,就是因为天与人是合一的。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中庸》云:“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等等,都是把“天人合一”作为一种至高境界来追求。人之身犹如天地,得天地之理为理,得天地之气为气,在天地之间,求生存求活命是天地之理,也是天地之气。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注重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而且主张思想见解和行为和谐,这就是“知行合一”思想。“知行合一”须从教育入手。中国封建社会能够走向鼎盛,源于教育。美国经济金融发展能够达到超强,得益于教育。开发性金融大力推动助学教育、环境保护、和谐社会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三是整体把握宇宙人生的辩证思维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倡导中庸。儒家如此,如《论语》中说“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道家也如此,老子提出“无过无不及”,适度而合常规,反对用极端的办法处理问题。这样一种不让事物发展到极端的中庸观念,几千年来一直影响中华民族的思想和行为。开发性金融坚持辩证思维,在被动与主动之间,在无信用与有信用之间,在不成熟市场与成熟市场之间寻找转化条件,寻找一种内因质变的转化条件,融资推动市场信用体制建设,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和继承了中国传统的统筹协调思想。(www.xing528.com)

四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进取精神。斯商以诚信立业,斯事以自立为本。中国先民具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坚持不懈为子孙架桥修路的创业精神。开发性金融立足开行、体现国家、放眼未来,将个人、单位工作同国家经济建设、民族利益和民众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以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以崇高的使命感、责任心承担国家长期战略性任务,不断革故鼎新,体现和继承了传统的自强不息的精神。

五是强调政府作用的管理模式。国是大的家,家是国中事。在很长一段历史中,中国一直有一种国家经济思想,也就是说:在生产力相对低下的时候,国家以国家权力对一些关键经济领域起直接的作用。汉代《盐铁论》对此有精辟的论述。开发性金融深刻了解中国国情,高度重视国家机关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特别重视政府在一些重大工程、重大事件中不可替代的作用,紧密依靠政府,发挥政府组织优势开展各项工作,这是有历史基础的。

六是金属主义和名目主义相结合的货币理论。中国早在公元前11世纪商周之际就产生了金属铸币,特别是从公元前6世纪以来,货币信用思想有了很大发展。《国语·周语》中记载了公元前6世纪末单旗反对周景王铸大钱废轻钱的主张,强调铸币轻重要与商品交换水平和实际需要相适应。先秦时期的《管子·国蓄》不仅论及商品数量决定商品价值,而且记录了货币数量对货币购买力的作用和影响。宋代中国产生纸币,成为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18世纪末,伴随资本主义萌芽的发生和经济的发展,中国近代金融业也获得一定发展。上海有钱庄100多家,并设立了钱业公所。浙江北部地区出现互助组织钱会的借贷形式,农民血缘、亲情关系所建立的信用,转化为金融借贷上的信用。19世纪下半叶,山西票号通过把某些信誉卓著的商铺联合起来,构成一个四通八达的以汇兑为主、以存放款为辅的金融体系,博得“汇通天下”的美称。开发性金融高度重视传统信用理论和信用建设方法,从中吸取必要的养料。

中国先哲和西方智者一样在经济伦理方面创造了很多不朽的篇章,有许多创获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现代经济、现代金融并没有在中国率先出现,并没有获得长足发展,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历史角度看,15至16世纪以前中国经济思想在许多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是因为当时中国商品经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从明清开始,当时政府恢复“银本位”,以白银为币,结束了北宋以来五百余年使用纸币的状况,显然违背了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与西方世界资本主义商品货币经济正在迅速发展的时代步伐大相径庭。中国封建社会经济伦理中,崇拜神权和皇权的思想,主导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不利于现代科技、现代经济和现代金融的发展,特别是从明清以来,中国的经济思想已经落在世界经济发展步伐的后面。因此从根本上说,中国在当代落伍,中国的金融业在当代远远落后于工业化国家,其主要原因是:缺乏现代金融发展所必需的现代信用理念、与时俱进的思想、先进的支撑技术和管理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