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揭示信用活动基本规律的深刻研究成果

揭示信用活动基本规律的深刻研究成果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深刻揭示信用活动的基本规律研究信用活动规律,开发性金融有三个基本认识:一是信用活动作为社会的基础活动,既反映现实存在又创造新的存在。我们以经济活动中的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为例来说明这个观点。中国要反对和控制经济泡沫化,但是反对和控制经济泡沫化又不能限制信用活动创造新的存在的规律要求。承认虚拟经济的存在,认识虚拟经济的内涵,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三是信用是可以建设的,信用建设是可以推动的。

揭示信用活动基本规律的深刻研究成果

§2 深刻揭示信用活动的基本规律

研究信用活动规律,开发性金融有三个基本认识:

一是信用活动作为社会的基础活动,既反映现实存在又创造新的存在。现实存在是信用活动的基础,但信用活动又不仅仅是现实活动的简单反映,而可能是现实存在的升华和延伸。我们以经济活动中的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为例来说明这个观点。我们知道:实体经济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存在;虚拟经济是对应实体经济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存在,是一种相对独立的信用活动,它产生于实体经济又与实体经济相对独立地运行,很多金融产品离现实存在渐行渐远就是这个道理。然而,从根本上说,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是一个铜板的两面。一面是实物标志,代表实体经济;另一面是价值符号,代表虚拟经济。实体经济是基础,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特殊信用形态的反映。如果这种特殊信用形态过分夸张,就可能使实体经济变成一面哈哈镜,这个过程就是经济泡沫化过程。中国要反对和控制经济泡沫化,但是反对和控制经济泡沫化又不能限制信用活动创造新的存在的规律要求。否则,经济就会缺少一种催化剂,缺少一种活力。因为,经济发展需要金融深化来促进生产率的持续改进,实体经济需要通过虚拟经济的扩张作用实现跨越式发展。而且,虚拟经济扩张过程也是促进实体经济结构性调整的过程。虚拟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存在,反映资本价值形态的相对独立运动。这种独立运动按金融资产虚拟化程度,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货币的信用化。货币脱离金本位变成纸币,为虚拟经济的产生、发展创造了条件。现代银行具有创造信用、派生货币的功能,信用货币对银行来说,就形成相对独立的运动状态。第二层次是实体经济产权化、票据化、证券化,也就是有形资产货币化,如股票债券基金等,这类货币在交易中产生与实体经济有一定关联度的虚拟。第三层次是金融资产证券化。银行将住房抵押贷款汽车抵押贷款、信用卡贷款等各种信贷资产经过重新包装后实行证券化,或者加入一些较高信用等级的证券,并用其作为抵押发行新的债券,从而提高资产的流动性,这就使本已虚拟化的资本更加虚拟了。第四层次是完全脱离实体经济而独立运行的虚拟状态。这主要是大量金融衍生工具的产生和运用,形成虚拟化程度最高的虚拟资本,如金融期权、金融期货、远期协议、金融互换等。买卖双方都不直接拥有合同中规定数额的证券或货币,也不必在交易清算时真的买入或者卖出这些证券或货币。特别是指数期货和期权交易,实际上只是就指数的涨落打赌,无任何实际的对应物。这是最彻底的虚拟资本。虚拟经济发展阶段的不断提升,即闲置货币的资本化、生息资本的社会化、有价证券的市场化、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国际金融的集成化等,产生一系列新的存在,这是现代金融的特征和趋势。中国不能漠视和一概否定这些新的存在,但是如果虚拟经济离实体经济走得太远就必然出现“太虚”的现象。开发性金融对此有清醒认识,坚持金融创新为实体经济服务。

二是信用活动在创造新的存在过程中既可能产生正面作用也可能产生负面作用。这里,我们还是以经济活动中虚拟经济现象为例来说明这个观点。虚拟资本价值形态的独立运动,构成与实体经济相对应的另一种经济形态,形成虚拟经济。虚拟经济的出现和发展,为人类在充满风险的经济合作中提供了分散风险的途径和规避风险的工具,规范交易和投资的行为,促进专业化分工,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规模效益。也就是说,虚拟经济在优化资源配置和加快资产重组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虚拟经济发展到今天,很像一匹脱缰的烈马难以驾驭,大量现实和预期的金融财富脱离实物而运动,在虚拟状态下迅速膨胀,给经济社会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这是中国需要高度警惕的。从虚拟经济发展轨迹看,货币的信用化、信用的资产化、资产的证券化、无形资产的价格化等,是实体经济通向虚拟经济的桥梁;对未来收益的预期是虚拟经济的灵魂;电子化、网络化、数据化是虚拟经济加速发展的助推器;“博傻心理”,趋炎附众,期望自己手中的“接力棒”能传到下一个人手中,自己从中获取投机带来的巨额风险收益,则是虚拟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内在动力。在资本市场上,投资者们在投资运作中,只要大家有相同的预期,而相反的预期未形成主流之前,市场的接力棒就会不乏接手者,从而就会越炒越火爆。承认虚拟经济的存在,认识虚拟经济的内涵,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但如果看不到虚拟经济发展容易产生的负面作用,不能从宏观上驾驭它,也会为泡沫经济的出现和经济危机的爆发埋下祸根。虚拟经济能带来巨大收益,但风险也相伴而生。这种风险的主要表现就是产生经济泡沫。经济泡沫是虚拟经济的伴生物。虚拟资本市值超过所对应的有效的实际资本的那一部分,就是经济泡沫。经济泡沫主要是由过分投机行为引起的。投机者全神贯注的主要是买入卖出所能获得的价差收益,而对经济基本面——虚拟资本所依附的实体经济运行情况不关心、不了解、不感兴趣,于是,资产价格很容易背离价值,形成泡沫。当然,实体经济虽然以“物”的形态存在,并不意味着不产生泡沫,如低水平重复建设所形成的过剩生产能力、过剩产品,企业的银行贷款和股票债券等资产超过企业实际资产的部分,也是经济泡沫。经济泡沫包括资本市场上投机带来的泡沫和实际资本缩水两个方面。其主要原因是经济基本结构出了问题以及资本市场上的过度投机。近二十多年,日本泡沫经济破裂、墨西哥和巴西的金融危机,东亚金融风暴以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情况虽然千差万别,但从经济泡沫到形成泡沫经济直至爆发经济危机,其基本机理都跳不出上述两个方面和原因。这就给开发性金融一个重要的启示:正确处理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正确处理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是确保经济健康运行的重要条件。开发性金融围绕做实基础设施、做实战略产业、做实民生工程,开展金融创新,有利于正确处理两个关系。

三是信用是可以建设的,信用建设是可以推动的。在市场经济逐步发育成熟的历史进程中,一直存在遵守信用和破坏信用的矛盾斗争。在大多数交易主体遵守信用准则的同时,总有些利欲熏心的人,在市场上从事种种欺诈勾当,牟取不义之财。欧美国家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付出了巨大代价,市场秩序才逐渐趋于完善。中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制假售假、偷税骗税、经济欺诈、恶意逃废债务等破坏信用的行为时有发生。但是,信用必将逐步削弱、克服反信用的破坏干扰,不断开辟正常运行的道路,最终确立自己在市场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从深层分析,这是由于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会形成一种合力,形成一种客观上的市场制衡机制,促成优胜劣汰;这是由于信用活动的社会诉求和道德诉求会形成一种社会进步力量,产生一种本能的作用,促进信用建设。当然,全靠“无形的手”是不够的,还需要上层建筑采取必要的措施,建立有效的机制,加快这一进程。信用活动是可以开发和建设,如同物质生产力的开发建设一样,外部因素(如政府组织协调优势)与市场的基础性作用相结合,完全可以加快市场信用体制建设。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体制尽管受自身文化、意识形态、政治等条件影响,看起来是自发演进的过程,但实际上政府同样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中国等一大批后来跟进的发展中国家没有自由进化、重新发育的时间和空间,也没有财力承受巨大的自然演进成本,只有主动开发和建设信用,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开发性金融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不成熟信用与成熟信用之间寻找转化条件,在社会经济发展基础性领域和比较薄弱的领域,大力推动市场信用体制建设,构成开发性金融最重要的特点。

小 结

本章讨论了开发性金融理论与实践的哲学基础。开发性金融是坚持辩证思维、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从认识论实践论相结合的角度,分析信用活动的本质、特性和规律,可以得出一个很重要的结论:信用是可以建设的,信用建设是可以推动的,开发性金融实践可以加快信用体制建设。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代表人类的一种意识凝聚和行为方式,是所有交易的中心问题。信用对个人、企业、国家和社会都是一种弥足珍贵的资源,都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杠杆。信用是一种反映价值形态的社会关系。信用活动作为社会的基础活动,既反映现实存在又创造新的存在;信用活动在创造新的存在的过程中既可能产生正面作用也可能产生负面作用;信用活动与

工程建设等其他社会活动既有密切联系,又有相对独立的活动规律。开发性金融正确认识和遵循金融活动规律,坚持认识论与实践论相结合,始终盯住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发展思想和途径,正确处理长期和短期的关系、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成熟和不成熟的关系,大力推动市场信用体制建设,为现代化事业提供金融服务。(www.xing528.com)

img6

图3-1 发展马克思主义信用学说

【注释】

(1)西美尔:《货币哲学》,陈戎女等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2)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16~117页。

(3)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410~44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