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开发性金融加速中国现代化进程

开发性金融加速中国现代化进程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前言开发性金融加快中国现代化进程在全球现代化坐标中,中国起步较晚,困难重重。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在长期受战争破坏和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克服各种困难,发展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在现代化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中国金融发展模式是政府主导的金融市场化模式。开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为加快中国现代化进程,发挥了并将继续发挥特殊的作用。

开发性金融加速中国现代化进程

前 言  开发性金融加快中国现代化进程

在全球现代化坐标中,中国起步较晚,困难重重。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上半叶,中国一大批仁人志士反帝、反殖、反封建,探索中国封建社会向工业文明的发展道路。1949年,在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当家做主人,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这是中国现代化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在长期受战争破坏和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克服各种困难,发展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在现代化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在全国经济发展“一盘棋”中,东部提升、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西互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进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当今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大国之一。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中国还是一个发展水平不高的国家,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世界先进国家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之即,中国总体上仍处于工业经济建设阶段;在经济发展取得成就的同时,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比如:人口多、资源少、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东西部差距、贫富差距很大;市场体制缺损、制度建设落后;工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量大但知名品牌不多;外汇多但资本市场不发达;在未来30年,还有5亿左右农民要从农村迁居城镇,城镇化水平将由目前的48%提升到75%,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维修任务非常繁重,老工业基地改造和城镇转型的任务异常艰巨。在21世纪,中国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人类历史上最壮观的社会变迁,还需要打通一系列制约瓶颈。在众多的制约因素和问题中,如何加快金融发展,如何构建一种高效的市场信用体制,筹措足量的中长期发展资金,支持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基础性问题。

中国金融发展模式是政府主导的金融市场化模式。政府主导体现在政府规划、政府监管和政府服务等方面,有助于发挥政府组织优势,处理好混合经济中的各种关系,整合资源,加快发展。金融市场化要求充分利用市场手段开展金融活动,这对于提高金融效率、规避市场风险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符合经济、金融活动规律的要求。国家开发银行(本书以下简称“开行”或“国开行”)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开发性金融理论与实践,是政府主导的金融市场化的重要形式和体现。开行以国家发展目标为己任,通过市场运作,改善宏观经济紧运行状态,打通中长期建设融资瓶颈,大力支持国家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战略产业和社会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跨越式发展,加快现代化进程。

开行探索的方法是实事求是,“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面对中国发展中的问题,没有现成的办法,外国成功的经验不可能完全解决中国的问题。开行认真研究问题,努力确保国家重点项目建设资金。特别是1998年陈元同志担任开行党委书记和行长后,开行认真总结亚洲金融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教训,深入分析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变化,紧紧围绕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主线,积极探索改革发展新路子。开行坚持抓主要矛盾,坚持依靠市场化运作实现政府目标,坚持按国际一流银行标准办银行;把优良传统与现代文明结合起来,把国际经验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把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相结合起来,把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和防范金融风险相结合起来;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系统化,认清自身优势和特点,扬长避短,不但为打破物质瓶颈提供融资支持,而且勇于做市场信用体制建设的先锋。开行从1994年成立初期的政府“出纳式”银行,逐步发展成为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开发性金融机构,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开发性金融运作模式和理论框架,以市场化手段实现国家战略,体现开发性、战略性、国际性,有力地贯彻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领域发展,推进基层金融和国际合作,加快了中国城镇化和工业化速度。开行在人民币债券市场和中长期贷款(不含个人消费贷款)的市场份额一直名列各银行之首,是融资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力银行,也是融资支持市场建设和体制建设的主力军。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开行积极贯彻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政策,发挥规划先行、项目储备充足、前期信用建设和准备工作扎实的优势,把握贷款投向和节奏,大力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灾后重建、自主创新等方面的建设,发挥了开发性金融平抑经济周期波动的作用,促进经济朝着宏观调控的方向发展。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加快的大趋势中,开行积极贯彻国家“走出去”战略,向海外140多个国家派出了工作组,对各国投融资市场进行深入调研,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商机,大力开拓国际业务。截至2011年底,开行的外汇贷款余额已经超过2000亿美元,业务范围涉及113个国家,成为中国最大的对外投融资银行。特别是在中央和国务院领导的直接指导下,开行精心运作“中俄石油管道”、“中委基金”、“中非基金”等一大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外汇贷款项目,对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开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为加快中国现代化进程,发挥了并将继续发挥特殊的作用。经过多年努力,开行在实践中形成了有特色的开发性金融理论,用实践成果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规划是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经济中,深刻把握规划引领发展的内在规律,扬弃计划经济不合理的部分,继承和发扬计划经济合理的成分,自觉把规划先行作为经营理念,可以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市场信用体制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组织增信可以加快市场体制建设;基于国家信用的债券融资可以比较好地解决中长期建设和发展的资金来源;社会共建风险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组合融资效用,可以较好地防范金融风险;抓党建、办银行,充分发挥政治组织优势,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信用文化,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坚持“政府热点,雪中送炭,规划先行,信用建设,融资推动”工作原则,建立“政府入口,金融孵化,市场出口”经营模式,将政府目标与市场机制相结合,融资推动体制建设、制度建设、市场建设和信用建设,不仅可以解决中长期建设融资问题,而且可以增强市场主体的造血功能,为实现国家战略目标创造条件。开发性金融是缓解制约瓶颈、解决发展问题的重要手段,符合国家发展需要和金融体制改革要求,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的重要体现,是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建设现代化的重要力量。(www.xing528.com)

总结经验、开拓未来。近年,开行在国务院和有关部门领导下,探索推进开行商业化转制转型,开发性金融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国务院关于开行改革的方案指出:“把开发银行从政策性金融机构转型为商业银行。改革后,开发银行主要通过开展中长期信贷投资等金融业务,为国民经济重大中长期发展战略服务。”这说明开行转制转型后需要继续坚持现有的工作特色,主要开展中长期业务,为国民经济重大中长期发展战略服务,这与商业银行的业务是有区别的。同时,开行改革方案也进一步明确开行需要商业化转制转型,可以有信贷与投资功能,是综合性的银行。由此看出开行改革与工、农、中、建等国有银行改革有很大不同。开行改革方向是建立商业银行形态的开发性金融机构,这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发展新的实践探索,也是加快实现现代化的积极探索。在中国现代金融生态中,应该有开发性金融机构,它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政策性银行,更不同于商业银行。

开行改革发展是中国中长期发展战略的重要布局。审视国内外复杂形势和中国面临的任务,开行改革发展需要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主线,需要体现金融生态多样性要求,需要进一步发挥开发性金融在国际竞争中的独特作用。开行将坚持改革和发展,改进金融模式,坚持市场运作,把开发性金融的资金管理优势与政府组织优势结合起来,完善开发性融资机制,推动健康的信用主体和投融资平台建设。开行将继续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发挥好中长期投融资的优势和作用,坚持中长期业务方向,坚持中长期债券类银行,推动信用体制建设,支持“两基一支”、基层金融和国际合作;将进一步按照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公司治理、业务流程、激励约束等内部运行机制,创新业务模式,提高竞争力和综合收益水平;将进一步加强全面风险管理,推进新巴协议的实施工作,完善社会化监督机制,实现一流业绩。开行将大力推进与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周边国家国际金融合作业务,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促进现代化事业。

中国现代化事业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工程,是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篇章。中国现代化是一个竞争的过程,不进则退。中国现代化走到今天,先进落后并存,新旧矛盾交织,面临诸多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开行职工和各界人士一样怀着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在社会广泛支持和参与下,积极探索和践行有中国特色的开发性金融理论与实践,为早日实现中国全面现代化多做贡献。

邹力行

2012年11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