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芝山镇民安村4组有位叫李勇的养鸡专业户,在全镇20多家中,养鸡历史最长,鸡场规模最大,经济效益最好。在镇政府民政科办公室,我们第一次见到他。李勇今年40周岁,中等身材,黑黝黝的皮肤圆圆的脸,走起路来有些跛,初次接触他说话有点腼腆。
从镇政府到李勇家有近4公里路程。来到民安村4组中心路,只见路南有3间宽敞的瓦房,瓦房东边有一排整齐的鸡舍,红砖白缝,平瓦盖顶。我们估摸这是李勇的鸡场了,下车一问果然是。再次见面,李勇,打开了话匣子。他3岁时得了骨髓炎,造成右腿残疾。那时候家境贫穷,只有1间破房子。18岁那年,村里照顾他,将他安排到镇办企业玻璃器皿厂上班。虽然有了一份稳定的工资收入,但对十分贫困的全家来说还只能算是杯水车薪。当看到周围邻居在搞木器家具加工时,他就利用班前班后及星期天的时间学木工手艺,做些农家装粮用的木柜出售,到他结婚时积攒了些钱,新盖了3间砖瓦房。一转眼到了1990年,简易木器家具市场饱和,利润空间很小,怎么办呢?他又动脑筋想办法去找门路。
当时他了解到,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鸡禽食品成了普通百姓的家常菜之一,他心里就热腾起来:自己家里有富余劳力,只要勤快加上借助科技,就能闯出一条养鸡增加收入新路子。于是,他先后到南通农场、海门江心沙农场等养鸡户学习取经,接着购进了200只苗鸡。经过精心喂养,到上市出售时净获利400多元。这可是一个惊喜,能抵自己原先一年的工资收入。于是他决定逐步扩大规模,增加喂养批次量。结婚后的第3年,他索性辞去厂里的工作,一门心思扑在养鸡上。
李勇心里明白,小试成功不等于今后的一帆风顺,果然不出所料,1991年从海门一家孵坊购进的1300只苗鸡,不久就接连不断地死亡。他当时心里十分紧张,请了好几位兽医来诊治,结论是这些苗鸡从母体携带病原体,虽经抢救还是死了一半,亏了8000多元。他想,教训也是财富,哪里摔跤就从哪里爬起来的人就是好汉。于是他在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的同时,购买了一些关于养鸡的技术书籍,掌握了苗鸡选购、饲料搭配、温度控制、鸡舍消毒以及防疫防病等一整套管理措施,一着不让,环环扣紧。从那次事故以后一直至今没有出现大的变故,前几年禽流感高发期,在兽医的指导下李勇饲养的鸡安然无恙。那年市场上鸡的价格暴跌,但李勇还是略有赢利。
李勇领我们参观他的鸡舍。在一间约40平方米的仓库里,堆满了从正宗渠道买来的精饲料,还有豆粕、玉米;从仓库房东侧打开一扇小门,就连通着占地160平方米的鸡舍,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1200多只白力克肉鸡,只只都是羽毛雪白,鸡冠鲜红。他说,这批鸡已饲养了45天,平均体重在2.5公斤以上,在这个星期内可全部上市。这么多的鸡怎样销售?老李笑着说:“销售渠道畅通得很哩,我与海门、张家港等地客商订了长期供货合同,他们用卡车前来提货。”接着他告诉我们,就这一排鸡舍一年喂养4批,每批空棚消毒间隔期1个月,全年能出棚1万只。讲到利润,李勇很直爽地告诉我们,按平均价格估算,每只鸡能挣5元钱左右,全年收入约有50000元。虽然辛苦一点,但能挣到这么多钱,与当地平常人家相比还算不错。(www.xing528.com)
李勇还告诉我们,现在家里负担比较重,父母亲年纪大了,父亲长期患胃溃疡,2003年又患上膀胱癌,治疗花了好几万元钱;女儿在上高中。要不是养鸡挣钞票,可能又要变成贫困户。今年又投资了五六万元钱,新盖了两排鸡舍,明年的养殖规模要比现在翻一番,出棚数约2万只,向年收入10万元目标进军。
李勇所在的村民小组有几户人家,在他的带领下也成了养鸡专业户。他笑道:说在我的带领下是夸大了,但在我的影响下发展是事实。我们组里现有6家专业户,他们看到我养鸡改善了生活,就到我家来聊聊,我如实地告诉他们我的经营状况,并把养鸡的一些要领传授给他们。先是李锦涛准备养鸡,我就上门告诉他如何选好鸡舍,然后买药对鸡舍进行消毒;在我进苗鸡时带他一起去购买,告诉他选苗鸡要选活泼、眼睛发亮的;再后来给他讲喂什么饲料,怎样喂养等细节。李锦涛成功了,李广奇也搞起来了,后来连续发展了几户。有一年陶松良饲养了3000只鸡,因没有掌握好季节价格差,造成亏本。我仔细地对他进行市场销售情况分析,告诉他怎么避免盲目性。有一天夜里李广奇赶来说他家小鸡有些异样,我就从床上一骨碌爬起来赶过去。一进棚我就觉得温度太低,连忙采取紧急措施,棚内增加木屑垫料,再调换两只大功率灯泡提高棚温,避免了一次事故。现在我们组里全年出售肉鸡3万只,明年能达到5万只。
陆成斌 陆士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