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浙江嵊州人王传苗带着一帮同乡来到东社镇种植葡萄。转眼4年多过去了,他的葡萄园在当地已小有名气,与同乡连片种植的葡萄园也成为东社镇的一道风景。令人诧异的是,这位40出头的男子汉视力仅有0.04,走路是摸索着慢慢走的,连一步以外都看不清楚。他每天早上起来的第一桩事,就是围着自己的葡萄园转悠。沉甸甸的葡萄串儿在他眼中是朦胧的,但在他心里却历历在目。
王传苗祖祖辈辈都以务农为生,小学未毕业的他也只能继承祖业。也许天生就有一股子倔劲,王传苗决定自己闯出一条路来。虽然患有先天性角膜炎,视力几乎为零,但这并没有成为他创业的障碍。17岁时,王传苗随同乡到上海打工,肯吃苦,又善于钻研,什么活儿都愿干。他在浦东承包过水稻田,后来发现种植水果在上海有市场,而且经济效益要远远高于种水稻,他就开始钻研种葡萄。经过数年摸索,他渐渐掌握了多种葡萄品种的种植技术,并在上海唐镇承包了一个几十亩的葡萄园,取得了极好的经济效益,掘得了他生命中的第一桶金。
随着浦东的开发,葡萄园被规划成了工业园区,王传苗失去了让他致富的土地。他很不甘心,到处寻找新的致富机遇。一个偶然的机会,王传苗接触到当时在唐镇挂职的东社镇一位领导,听了关于东社镇的介绍,感到这块地方大有可为。
2002年9月,应东社镇有关领导盛情邀请,王传苗来到东社镇考察。当时,东社镇有一个300亩的葡萄园,由于经营者的资金与管理技术跟不上,已经陷入了困境。王传苗与同来的6位同乡一下子对这片葡萄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洽谈,王传苗信心十足地代表同乡们拍了板:一年内,让这个葡萄园起死回生!
由于先天眼疾,再加上人生地不熟,王传苗遇到了不少困难。没有住处,在镇政府的帮助下,他与同乡在葡萄园里搭起了7幢房子,算有了安身之所。当时葡萄园里杂草丛生,需要大量劳动力,没有人愿意过来帮忙。头脑灵活的王传苗找到村主任,承诺当天做工当天结算工钱,请他帮助找到了一些富余劳动力。
尽管葡萄园里有了帮工,还是有不少事情让王传苗操心。剪枝、疏果这些技术活马虎不得,他就跟在做工的村民后面,耐心仔细地传授要领。自己看不见,不知道打工的村民尽不尽心,培管到不到位,他就高一脚低一脚地一棵棵葡萄藤摸过去,仔细检查培管操作是否符合他的要求。一天下来,他比干活的还要累。
耕耘总有收获时。第一年王传苗承包的30多亩葡萄喜获丰收。摸着沉甸甸的葡萄串,王传苗喜上眉梢,但很快他又为葡萄的销路犯愁了。毕竟这里不同于上海市场,而且通州对于王传苗来讲又太陌生,到哪里找市场?
幸好,镇领导想到了王传苗的难处。葡萄刚成熟,镇农办的同志就来了,陪同他带着样品去南通等地跑市场。王传苗的葡萄品质好,在南通水果市场受到了欢迎,第一次带去的20多箱葡萄被一个经销商包了下来;10多位经销商跟王传苗签订了销售协议。带去的葡萄销售一空,还接到了许多订单,这可把老王高兴坏了:只要葡萄品质好,就不愁没有销路!(www.xing528.com)
当年,与王传苗一起来东社镇的葡萄种植户同样获得了较好的收益。此后的几年间,王传苗他们对葡萄园的投入也有所加大,葡萄园的产量每年都以30%的速度递增,每亩葡萄的毛收入不下1万元。
由于长期辛劳,王传苗的眼病加重了。2005年,他不得不花了将近4万元做了角膜移植手术,视力恢复到0.04,这也让他的眼前为之一亮。
看到了一线光明的王传苗天天在葡萄园里转悠,他的心里又活动开了:葡萄园东边是一条清澈的小河,仅仅用来灌溉排水,水面没有利用起来。葡萄日常培管所花精力有限,这让他想到了水面养殖。
2006年,王传苗租下了这一片水面,开始养鸭子。谁知,下半年,鸭饲料市场发生了“苏丹红”事件。受大气候的影响,刚产出的鸭蛋滞销了,王传苗一下子亏损了五六万元。很多人都来劝他:“算了吧,你的葡萄园收入已经不错了,何苦再受罪。”但是王传苗没有放弃,他觉得,市场总有复苏的时候,耐心等待就会有丰收的喜悦。2007年上半年,他又买回了5000只优质鸭。就在这时,鸭蛋价格翻倍上涨,王传苗每天在河边能拾到四五千只蛋,大大地赚了一笔。王传苗决定明年再租下更多的水面,当一回“鸭司令”!
东社这块土地让他看到了希望,更让他收获到了快乐。他仿佛吃下了定心丸,已经把通州当成了第二故乡。不仅如此,他还把这种快乐传递给了同乡。这些年来,王传苗已经陆续介绍了20多位浙江农民来到通州经营种植业,他们纷纷在东社镇的喻桥村以及邻近的五甲等镇找到了用武之地,有的也种葡萄,还有的种植其他的水果。为了让这些老乡也能在通州的田野上大有收获,他像个老大哥,总是尽自己所能为他们解决种植技术上的难题。哪位同乡遇上了麻烦,或者有了什么不好办的事,第一个想到的总是王传苗。
朱菊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