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特殊创业者:陈炳泉,克服小儿麻痹症,成就竹器编织事业

特殊创业者:陈炳泉,克服小儿麻痹症,成就竹器编织事业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陈炳泉生下来8个月时,小儿麻痹症无情地夺走了他自由奔走的能力,细软无力的双腿使他与“站”无缘。看着板凳上弱小的陈炳泉,心软的刘师傅默认了这个徒弟。随着社会的发展,常用的竹器被塑料制品代替了,陈炳泉编织的竹器销售出现了困难,靠加工竹器的收入难以维持基本生活。陈炳泉一面细心地照顾幼小的女儿,一面更加精心地打理自己的店铺。看到了成功,陈炳泉的眼界更宽了。

特殊创业者:陈炳泉,克服小儿麻痹症,成就竹器编织事业

刘桥镇十五里庙村有一位挪着小板凳走路的创业能手。45年来,他的小板凳换了一张又一张,经营项目上了一个又一个,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赢得了周围乡亲们的钦佩。他叫陈炳泉。

陈炳泉生下来8个月时,小儿麻痹症无情地夺走了他自由奔走的能力,细软无力的双腿使他与“站”无缘。从记事起,他就与小板凳相伴,童年的时光在小板凳的挪移中伴随着苦涩与辛酸一天天流逝。看着父母辛劳的背影,懂事的他从13岁开始,每天都挪着小板凳到生产队里搓绳,挣得一点点工分,帮父母分担一些负担,一直到联产承包制的实行。

18岁那年,陈炳泉看着同龄伙伴一个个走出家门学手艺,找工作,可自己无法行走,整天闲在家里,心里非常难受。他暗暗下定决心,“我虽不能为社会做多大贡献,但也绝不能成为社会的负担。”他决定先学门手艺,把吃饭问题解决了再说,但由于双腿残疾,没有一个师傅肯带他,一次次请求,一次次被拒绝。一天,邻居请刘金成师傅到家中修竹篮。看着刘师傅坐在那儿双手如梭,陈炳泉打定主意跟刘师傅学做扁木匠。刘金成师傅婉拒了他,但他盯住不放,天天挪着小板凳上刘师傅家。看着板凳上弱小的陈炳泉,心软的刘师傅默认了这个徒弟。于是,陈炳泉就一边给刘师傅递递东西搭搭手,一边用心记忆、揣摩,遇到不明白之处,还再三请教。晚上回去后,让父母砍来屋后竹园里的竹子,自己琢磨着练,双手常常被锋利的竹片割得鲜血淋淋。一年后,他终于掌握了从削篾竹到编织的一系列技术。于是,他开始利用自家竹园里的竹子,编起筛子、箩、筐、篮等竹器来,并托附近的村民罗云支拿到店里代销。就这样,他靠编织竹器获得的微薄收入,解决了自己的生活问题。

编竹器是个细作活,一天赶紧也只能编两三个,再加上别人代销要手续费,陈炳泉一天只能赚块把钱。后来,陈炳泉买了辆手摇车,带上小板凳,早上赶到刘桥市场卖竹器,回来后赶紧编竹器,每天在坑洼泥泞的乡间小路上往返着,一天到晚忙个不停。他做工精细,慢慢地,他的手艺被传开了,生意也一天天好起来。1982年,陈炳泉在刘桥的东街头租了个小店面,开了家自编自卖的竹器店。那一年,陈炳泉盖起了3间房子。

随着社会的发展,常用的竹器被塑料制品代替了,陈炳泉编织的竹器销售出现了困难,靠加工竹器的收入难以维持基本生活。他思量着转行求出路,1992年向江海河旁的窑厂租了一间店面房,开了家“水锋百货店”。他摇着三轮车四处去进货,挪着小板凳忙里忙外。虽然当时的江海河畔还是一片萧条之地,但是陈炳泉靠着诚信,把“水锋百货”经营得红红火火,日子也越过越舒坦。

陈炳泉并不满足眼前的自给自足,他想得很远,常对家人和朋友们说:“我要领养一个孩子,凭本事养大她,等我年纪大了,可以有个依靠,就不用给政府添麻烦了。”大家都被他的道理折服了。15年前的一个冬天,有个好心人抱了个未满月的女婴送给他抚养。他万分欢喜,给孩子取名为陈冬燕,寓意为冬天里飞来的一只燕子。从此,孩子的吃穿住行和读书成了他心头常牵挂的事儿。他把赚来的钱都用在了孩子身上,别人劝他留着点儿老本,他却憨厚地笑笑:“我领养了她,就要把她培养成人。”(www.xing528.com)

陈炳泉一面细心地照顾幼小的女儿,一面更加精心地打理自己的店铺。没想到1994年江海河地段搞创建,一纸拆迁令再次打破了他的平稳生活。无奈之下,他把店搬进了江海河市场里的一角。周边商店如林,竞争激烈,他的百货店生意一落千丈,生活陷入举步维艰的困境。

面对挫折,陈炳泉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再次寻找发展的机会。那时农村建房正掀起热潮,于是他将目标锁定在销售毛竹、搭瓦条、“步步高”上,决定重操旧业。为了避免店面房租来租去的麻烦,他借资在江海河西段盖了两间店面房,有了一个固定的经营场所。但三四年后,“建房热”过了,陈炳泉的生意也开始清淡了。他又动起了脑筋,瞄准利润率高的废品收购。

收废旧是个既脏又累的活,要有销售的门路,还需要铺底资金。周边的好心人都劝他:“几吨、几十吨的废旧材料需要几万元铺底资金;一些废旧材料一时找不到买主,资金周转更是大问题。万一弄砸了,你赔得起吗?还不如向政府申请救济,在家安安稳稳过太平日子。”但是陈炳泉没有动摇,他说:“社会上那些没有技能、没有门路的人比我更可怜,我还有能力自己挣钱,何苦向政府伸手呢?”没有资金,他向银行贷一点,向亲朋好友借一点,向售货大户赊一点;没有人手,他就自己挪着小板凳里里外外忙活着;没有“关系”,他靠诚信、勤劳折服了买方卖方。他的废品收购店就这样开张起来。开张前,他还不顾别人笑他傻,主动向工商所提出办理经营执照。他解释道:“政府对我不错了,在税收、管理方面的费用都减免了,我更应该守法经营。”由于价格公道,守时守信,陈炳泉的生意从小到大,越做越好,不仅还清了当初的建房贷款,还把废品收购店扩大到6间房,请了三四个帮工,年销售额二三十万元。

看到了成功,陈炳泉的眼界更宽了。如今,他准备再租几间房,多请几个帮工,扩大收废旧规模。面对未来,陈炳泉充满了希望,他自信地说:“一勤天下无难事。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依赖政府救济,一样能有幸福的生活。苦点、累点,值!

纪晓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