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国庆节前夕,家住在南通市竹行镇的季先生得到了一个惊喜:他把家里唯一的、出了毛病的电视机送到店里去修,因为这电视机已买了10多年,这回变得既不出声又不露影,所以他作好了“黄金周里看不到电视节目”的思想准备;但他没想到,修理店里把一台出样的新彩电让他带回去先看着,约定等电视机修好以后再“新旧交换”……
这件在很多人看来是“新闻”的事,发生在张芝山镇的跃新家电商场里。这家商场的主人汤跃新,是一位与新闻很有缘分的残疾人。
汤跃新出生在张芝山镇万安村11组,与新中国同龄。他患有天生的兔唇,说话吐词不清;5岁那年又患了脊髓灰质炎,造成了右腿严重残疾。7岁那年母亲病故后,他主要靠祖母照顾。家境的贫寒和身体的残疾,迫使他小学毕业后就辍了学。
和许多因故辍学的孩子不同的是,汤跃新从来没有停止过学习。出于对“电”的好奇和浓厚兴趣,他到处物色在初中和高中的学生做朋友,听他们讲电的知识,向他们借来用过的物理书拼命自学,还千方百计凑钱买来一些电容器、电阻器等津津有味地把玩。16岁那年,他成功地组装了一台二极管收音机。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这个会说话、会唱歌的“匣子”的出现,让汤跃新在乡邻中一举成名,这爆炸性的“新闻”,成了他日后与电为伍的第一张“入门证”。
就是靠这个基础,他圆了进厂当工人的梦。那是1971年,新组建的通海电子仪器厂急招一批工人,小有名气的他被破例录用,当上了操作工。不久,厂里派他带领5名年轻工人到上海仪器厂接受培训。在那座“心目中的大学”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实践,丝毫不肯分心,培训半年间,他连南京路、外滩都没去过一回。结业考试,他门门优秀,在当时接受培训的60多名外地青工中名列第一,又一次成了“新闻人物”。
回厂后,他被任命为技术总管。1973年他光荣入党。1976年他成功地组装了一台12英吋的黑白电视机,在此之前,张芝山镇总共有两台电视机,这条新闻让汤跃新的名字“火”了好几年。
汤跃新的再度出名,是在当了跃新家电商场的老板后不久。此前,他已于1982年改行到通海供销社,负责家电门市部的售后服务工作,主要任务是家电维修。1994年,供销社进行内部改革,“分灶吃饭”后,他承包了家电部。2002年,通海供销社实行改制,汤跃新凭借多年经营和从事家电维修服务积累的实力,一举竞得了供销社140多平方米的门市部,建办了跃新家电商场,他当上了这方小天地的“掌门人”。这个身份的变化,使汤跃新的人格魅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新闻”也随之不断出现。(www.xing528.com)
跃新商场有一句被员工们当作座右铭的广告语:把每一位顾客的事情办好。听起来,这话似乎并没有特别的新鲜感,但是汤跃新和他的员们工特别讲究服务质量的故事,总能让人们听出“新闻”来。
2003年春天的一个中午,竹行镇一位老农慕名到跃新家电商场买了一台彩电,当晚8点多钟,这位老农给汤跃新打来电话,说电视机只出声,没图像,请来好几个邻居都没有调好,接着一个劲地怪电视机有问题,还说汤跃新在外面的好名声是假的,然后气呼呼地挂上了电话。汤跃新立即驾车前往,一检查一询问,原来是老人家没记住操作程序。老人见电视机工作正常了,赶紧向汤跃新道歉,说不该冤枉好人。汤跃新接受“教训”,边向老人复述操作程序,边在纸上逐项记下,留给老人备忘。他离开时,已经半夜了。
有人说,家电修理是个“暗行”,根据是一般的顾客摸不到零配件质量和价格的底,有些黑心店常在这上面做手脚,赚昧心钱。搞了几十年家电维修的汤跃新当然也听到这样的议论,他坦言,家电修理市场确实有人在那样做,但他承诺,决不干这种“自砸招牌”的蠢事。
汤跃新一诺千斤。在他的商场里修过电器,特别是修过彩电、冰箱等大件电器的顾客都清楚,汤跃新在修理中坚持三条:一是当顾客面打开病机,当场检查,当场告诉顾客需要更换的零件及其产地、价格;二是需要更换的零配件是在“跃新”买,还是由顾客自己另行采购,由顾客说了算;三是修好后,所更换下来的报废零件一律让顾客带回。这三条恐怕其他商家也是这么“说”、这么“写”的,但汤跃新言行一致,坚持这么做,竟也成了“新闻”到处传开了。如今,海门、南通市的许多顾客也舍近求远,到“跃新”来购买家电,请汤跃新和他的员工们修理家电的更是络绎不绝。
汤跃新,这位商海里的能人,还在不断创新,相信他还将不断爆出“新闻”来。
瞿光林 陆成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