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热血修鞋匠季克明:乐呵呵修理摊成金沙地区最佳

热血修鞋匠季克明:乐呵呵修理摊成金沙地区最佳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就这样,季克明36岁那年,在人民医院对面的一个角落里摆上小摊,开始了他的修鞋生涯,到现在已有20多年了。修鞋是一种不显眼的职业,但在季克明的眼里却很崇高。季克明的修理摊成了金沙地区业务量最大、生意最红火、口碑最好的修理摊。安徽籍残疾青年许志高一路流浪乞讨来到通州城,偶然走过季克明的鞋摊。自从这次采访后,笔者每次骑车路过季克明的修鞋摊,都会不由自主地扭头看看这位饱经风霜却又乐呵呵的修鞋匠。

热血修鞋匠季克明:乐呵呵修理摊成金沙地区最佳

通州城里人民医院对面有一个修理摊,摊主叫季克明,年已花甲,是一位右腿萎缩不能行走的残疾人。他以修鞋为主,兼修电饭锅之类的家用电器和配钥匙,生意兴隆。笔者采访他两个多小时,他足足接待了20位顾客。有的“立等可取”,满意地离开了;有的把需修理的器物往摊上一放,说声“季师傅,请抽空帮我修一下”,就放心地走了。

季克明是个“乐天派”,谈吐诙谐。他说:“我是个从棺材底下漏出来的人,14岁那年去阴曹地府‘报到’过一次,可阎罗王不收我,手一挥,眼一瞪,冲着我吼道:‘你来做什么,回去,回去!’”

季克明本是个健康的孩子,怎奈当时国家千疮百孔,人民普遍困难,他的家境一贫如洗,兄弟姐妹又多,一生下来就掉进苦水里。11岁时才走进学堂,算是念书了,实则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他要干活,而且是挑挑担担的大人干的活儿。14岁那年,一天放晚学回家父亲催他担水浇菜地。水担完了,他觉得腹股沟疼痛难忍,次日不能下床,茶水不进,下午4点多钟人就昏了过去。在家熬了一个星期,牙齿都烧黑了。乡邻实在看不下去,用一条小船把他送到人民医院抢救,经过两次手术才保住了性命,但未等伤口愈合就出了院。接下来,在床上躺了5他成了一位重残人。刚能下床,可以用手在地上爬行,他就去生产队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挣几个工分。又过了几年,父母送他去学做竹匠。后来他便独自到金沙谋生。

金沙虹桥头有一位修鞋的张师傅,叔叔晚年病重无人照顾,心地善良的季克明帮他照料直到老人去世。张师傅出于感激,免费收他为徒,传授修鞋、修伞等手艺。季克明勤奋好学,一学就会。6个月后,张师傅“逼”他另立门户,嘱他挣钱、攒钱,有朝一日娶妻生子。就这样,季克明36岁那年,在人民医院对面的一个角落里摆上小摊,开始了他的修鞋生涯,到现在已有20多年了。

修鞋是一种不显眼的职业,但在季克明的眼里却很崇高。他不无风趣地说:“我干修鞋这一行,都是人求我。谁看到我低三下四地拉过客?”从立业的第一天开始,他就坚持用货真价实的材料,打补丁、钉鞋掌从不马虎,他要对得起顾客。修鞋的行当里也有竞争。别人补一个补丁、钉一只鞋掌,收费1;他用好材料,做工又细,收费15角。人家嫌贵,开始他的生意不好,收入也少,日子过得很难。但图少花钱的人是“买了便宜草,烧了夹底锅”,修的鞋,没穿多长时间又坏了,还得二次花钱、花时间。这样的事季克明坚决不做。什么材料最耐磨最舒适,哪一种材料要打磨到什么程度才能上胶,哪一种胶要多长时间才能粘牢,哪一类补丁用什么线、用多少线,该怎么做季克明还是怎么做。信誉靠慢慢积累。时间一长,通州城里的老老少少逐渐发现,人民医院对面的修鞋摊修的鞋耐穿、舒适,越来越多的人慕名寻来。季克明越来越忙碌了,早上5点钟出摊,中午不休息,晚上要到10点多钟才回家;风雨冰雪天也不缺勤;节假日里他更忙,甚至大年初一也得“上班”。季克明的修理摊成了金沙地区业务量最大、生意最红火、口碑最好的修理摊。

有人对季克明说:“现在什么东西都在涨价,你修鞋的手艺这么好,也该提提价了。”季克明却不。有一件事给他的印象特别深:一个夏天的傍晚,一位30多岁的农村妇女扛了一捆芦萁到金沙来卖,卖完后到季克明处修鞋,季克明收了她15角钱修理费。她没有还价,却哭了起来。原来一根芦萁5分钱,她卖了一晚上的芦萁,刚够修一双鞋。季克明从此更加坚定了不提价的想法。他说:“只要有生意,我少休息一会儿,手头快一点,不提价,收入也会多一些啊。”

季克明待人真诚,许多顾客成了他的好朋友。他们看到季克明家庭负担重,平时穿得破旧,就经常把家里半新半旧没人穿的衣服送给他。开电器铺的张雪梅先后主动赠送崭新的电钻、台式砂轮机抛光机给他,以帮助他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季克明积劳成疾要住院治疗,费用不够,客户们听说了纷纷伸出援助之手……(www.xing528.com)

季克明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他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尽其能力回报社会,回报家人。

他带过许多徒弟。安徽籍残疾青年许志高一路流浪乞讨来到通州城,偶然走过季克明的鞋摊。季克明收留了他,免费传授给他修鞋手艺,使他有了一技之长。骑岸镇周怀民原在建筑公司做工,后患上骨股头坏死,丢了工作。他要跟公司老板打官司。季克明劝他:“你自己生病致残,又不是工伤致残,花钱花工夫打官司,不如跟我学修鞋。”周怀民听了他的话,后来也摆了修鞋摊,还买了汽车拉客、送货,发了财,娶了妻。季克明说,他带的徒弟,大多成了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

季克明因为重残长期被父母、兄妹拒之门外,未得到家中一片瓦。但是当他得知年近八旬的母亲无人照料欲寻短见时,毅然和妻子把母亲接到家里悉心照顾,让她安度晚年。

季克明修鞋,在帮助别人走好路的同时,也走着自己的人生路。种种磨难挺过来了,他乐;有了妻室儿女,他乐;得到社会的关爱,他乐;为别人开辟了道路,他乐;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他更乐。他说:“我再苦几年,等女儿读书毕业了,工作了,房贷还清了,就可以过上幸福的晚年哩。”

自从这次采访后,笔者每次骑车路过季克明的修鞋摊,都会不由自主地扭头看看这位饱经风霜却又乐呵呵的修鞋匠。

邱律 余子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