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是能量,而学习就是不断提高能量的过程。由于做功是改变物体能量状态最重要的途径,因此,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做功的过程。
物理学上将做功定义为:在力的作用下,物体在力的作用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路程,那么力与路程的乘积被称作对物体所做的功。
比如,一台功率为η (音“艾塔”)的汽车发动机输出动力为F,运行了t时间,走过了S路程,其所做的功A为:
学习实际上是人们利用生物能驱动大脑,通过理解和记忆获取知识的过程,积累起来的知识就是人们得到的势能。同时,再把所学知识注入到学习的活动之中,提高学习的能力,进而产生滚动效应,知识就会像滚雪球一样,体积越来越大。
力在单位时间对物体做功的大小,被称作功率,其数学公式为:
这与学习效率是一致的。要提高学习的效率,其核心是增大公式中的F、S、v等值。
F是作用力的大小,对应于学习的强度。精力集中、目标明确、努力程度高等是影响学习强度的主观因素,而增加在单位时间内要完成的学习任务量是增加学习强度的前提。单位时间内安排的学习内容越多,学习强度就越大,这主要取决于学习的计划性和对计划的实现程度。在有限的时间内加大学习量,比如在上大学的时候每学期多选几门课程,会增加学习压力,而适当的压力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但是,受制于教学计划的安排和个人的精力,一个人不可能同时选太多科目;而且,学习压力也不能太大,否则会让人产生抵触情绪而导致厌学,丧失学习的兴趣,反而使学习效率降低。
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做功的过程。(www.xing528.com)
S是学习的过程。在学习动力相同的情况下,学习过程越长,所做的功就越大。我国大学的学制是有限制的,学校允许每门课程重修的次数也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制地延长学习年限。所以,在一定的学习期限内,学习效果的好坏就决定于学习能力的大小。外国很多大学实行学分制,学制是弹性的,可以根据个人的学习能力和生活状况灵活调整学习过程的长短。因此,人们常常可以在国外大学里见到学了十年以上还没拿到学位的老学生。这样的学习管理比较人性化,因为每个人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而且每个家庭的生活状况也不是完全相同的,如果学生能够半工半读,也不失为一种合理的选择,在学习了书本知识的同时,也积累了社会知识和工作能力,实现了从学校到社会的平稳过渡。然而,这种方式也有弊端,比如会形成一个“职业学生”群体,很多人混在大学里,浪费了国家的教育资源和纳税人的税款。
v是平均速度,指学习的节奏,在学习中加快思考、分析、书写、阅读速度,是提高效率的另一个渠道。在现实生活中,学习的节奏不可能是均衡的,时常有紧急事件发生,需要人们在短时间内快速改变做事的速度。这与人的反应速度、综合素质有关。良好的学习方法加上坚实的基础知识,可以提升学习效率,同时成为滚动发展的动力。一个干劲十足,而且善于学习的人,自然有较高的学习效率。
由于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学习效率不可能无限制地提高,只能是在一定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个人的学习潜能。在学习过程中,更应根据个人的智力、身体状况、性格、特点等,不断激发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努力培养对多种知识的兴趣,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而真正提高学习的效率。
不同的人做同一件事,有的事倍功半,有的事半功倍。这看似偶然,其实有其必然之处。学习效率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体现,与个人素质有关,与客观条件有关,还与学习态度、方法有关。从某种意义上讲,学习效率就是一个人能力的综合体现。
学校的目标应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人。
——爱因斯坦
学习效率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体现,与个人素质有关,与客观条件有关,还与学习态度、方法有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