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构成——三维立体结构
倘若把知识形象化,它应该是三维(x,y,z)立体的,横向的两维(x,y)构成了“知识面”,纵向的一维(z)是“知识深度”,这两者共同决定了每个人的知识结构和容量。有的人善于在某一点上深入攫取知识,他可能会成为这一方面的专家;某些人更擅长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因此,他更博学、睿智,可称为学者。社会既需要专家,也需要学者。
然而,每个人的特点不同,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方式也不同,因此,他会有选择地获取知识,充实、提高自己。其实,完整的知识结构既需要不断扩大知识面,同时也需要增加专业知识的深度。知识的纵向发展,往往只在有限的点上,而知识面的扩大,恰恰为纵向发展提供了更多可供选择的生长点。
从我国整体的教育过程来看,中小学阶段重在培养孩子最基本的知识,为构筑未来的知识框架建立基础;大学阶段是有选择地增加某一个局部的知识深度;研究生阶段则进一步收缩面积、增加深度;到了博士以及后续阶段,便是集中在某一个点上不断深入,以最终成为某一专业方向上的专家。
比较中外教育模式,我们会发现二者有很大的差异。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实行的是通识性教育,在教育理念上更强调知识面的扩展。中国实行的是专业化教育,专业划分得很细,突出的是知识的纵向发展。因而,前者在有效地提升全社会的综合文化、科学素养的同时,拓展了受教育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受教育者提供了更宽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就业机会,能够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后者似乎加深了每一层的厚度,但却制约了学生知识面的拓宽,减少了可供其未来发展选择的生长点和机会,使其难以适应急剧变化的市场需求,更束缚了受教育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难以培养出创新型杰出人才(如下图所示)。
知识是三维立体的,横向的两维构成了“知识面”,纵向的一维是“知识深度”,这两者共同决定了每个人的知识结构和容量。
比较而言,外国教育更强调知识的基础性和横向的扩展,由于面积的扩大发生在两个维度上,因此更能有效地增大所学知识的总量。而中国教育更突出对知识的熟练和有深度的掌握,缩小了知识面,在高等教育阶段又受客观条件限制,难以向纵深发展。这导致的结果是,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知识储备不足,适应性差,能力达不到要求;而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只能够在有限的领域从事工作,同时,在硕士、博士阶段又存在深度上的不足,总体质量缺乏国际竞争力。(www.xing528.com)
目前我国已是世界上的高等教育大国,在校大学生总数已经居世界第一;每年被授予博士学位的人数约五万,与美国每年被授予博士学位的人数相当。然而美国每年发表的论文数目和被引用数高居世界第一,虽然我国发表的论文的数目已排第四位,但是被引用数却远在一百一十名左右。从事科学研究的人都深知,文章只有被他人阅读和引用了才具有科学价值。由此可见,我们的科学研究成果在质量上还远远落后于很多欠发达国家,而不只是发达国家。
面对这么大的差距,我们必须认识到,培养高端人才,应在增加数量的同时,更注重质量的提高,以提升我国高级人才的国际竞争力。
比较而言,外国教育更强调知识的基础性和横向的扩展,能有效地增大所学知识的总量。中国教育更突出对知识的熟练和有深度的掌握,缩小了知识面。
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是喜欢寻根究底地追求问题罢了。
——爱因斯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