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之五:一张百年大报的权威地位——《华尔街日报》的市场定位
位于美国纽约的《华尔街日报》,距今已有121年的历史。在时代的风雨中,这张百年大报仍然容颜不改,保持它严肃庄重、权威公信的风格。它既无新闻图片,又无周末的娱乐版,在美国的售价却最高,日发行量达到200万份,行销范围为全美及亚洲、欧洲。
下面我们对《华尔街日报》的市场定位作一下分析。
正如美国报界业内人士所说,“全美国最有钱及最有影响力的500万人,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阅读《华尔街日报》。事实上,整个华尔街及美国企业界,外加具有重大影响的法律、政治、教育及医学界的巨匠们,从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至少要花45分钟看《华尔街日报》。美国财经日报《华尔街日报》的定位是独特的,读者定位在平均年龄50岁,中产阶层以上的人,还有那些想赚大钱的人。它的市场是高端的读者,是经济水平在年收入10万美元以上的家庭。这一部分人群,是财经界有消费能力的意见领袖类人物。广告商想收到世界性的广告效果时,总会以《华尔街日报》为主要手段。
二、全面、精确和透彻:中年人的赚钱工具
《华尔街日报》的经济信息是最全面的,甚至可以说是辞典式的。比如它的“金钱与投资”板块,包括金融要闻、证券分析、股市数据库、纽约股票行情、纳斯达克股票行情、世界各国股票行情、期货行情、债券和共同基金等,达18页之多。
而其精确性,更是报纸的生命。《华尔街日报》的200个新闻单位中,有六百多人专门从事改写记者稿件的工作。“一篇报导从起草到见报,真像一尾逆流而上的鲑鱼一样,要经过五位编辑的审阅、修改与润色,最后才能核准付印。”
透彻,是报纸独有的穿透力。《华尔街日报》的一些稿件会有很长时间的准备过程,常常通过锲而不舍地追查一个星期或一年以前的事件,探索它的影响力,而这些报道往往是其他报纸所没有涉及到的。《华尔街日报》的评论员从最早的伍德沃克、汉米尔顿到洛伊斯特,以及后来的巴特勒,始终是睿智的战略分析家,是自由市场的守门人,以擅长国际性的长远分析而闻名世界。
三、古朴、另类的版式:商人钟情的朴实、实用货架
《华尔街日报》的版式、版面风格以及栏目编排等,始终保持着惊人的长久风格。其6栏文字总是一灌到底,从不破栏,给读者以阅读的便利;没有大标题,标题只有一栏宽,给惜时如金者以简明扼要之感;没有图片,没有彩色,这里只有关于财富的思考。然而它每期具有独特意味的2~3幅人物肖像画,勾勒出这个财经世界中经济大腕的真实形象,引人入胜。
(以上主要资料引用弗朗西斯迪利《华尔街日报》,企业管理出版社1998年版;部分引自辜晓进《走进美国大报》,南方日报出版社2004年版)
【注释】
(www.xing528.com)
[1]赵小兵等编著:《中国媒体投资:理论和案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页。
[2]崔宝国主编:《2009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7页。
[3]范周主编:《中国城市文化消费报告》,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70页。
[4]文长辉:《媒介消费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54~155页。
[5]〔美〕科特勒著:《反思:可持续营销》,中国市场出版社2008年版,第65页。
[6]〔美〕科特勒著,卢泰宏、高辉译:《营销管理》(第13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76~178页。
[7]〔美〕艾登伯格著,文武、穆蕊、蒋洁译:《4R营销》,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年版,第78页。
[8]〔美〕特劳特、瑞维金著,李正栓、贾纪芳译:《新定位》,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第33页。
[9]〔美〕科特勒著,卢泰宏、高辉译:《营销管理》(第13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15~217页。
[10]〔美〕特劳特、瑞维金著,李正栓、贾纪芳译:《新定位》,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第96页。
[11]〔英〕盖特著,许怡勤译:《国际传媒巨擘品牌成长实录》,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年版,第11页。
[12]明安香:《美国:超级传媒帝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77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