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服丧期间的衣饰及中国忌讳-从《水浒传》到少数民族习俗

服丧期间的衣饰及中国忌讳-从《水浒传》到少数民族习俗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服丧期间的衣饰《水浒传》第二十六回,叫做《偷骨殖何九叔送丧,供人头武二郎设祭》。武大郎辞世,潘金莲服丧应穿这种“斩缞”,而且应穿三年。这种服丧期间着丧服的习俗,除汉族人外,在一些少数民族中也很流行。塔吉克族,在服丧期间,妻子儿女禁穿花哨的服装,腰间要系白带子。

服丧期间的衣饰及中国忌讳-从《水浒传》到少数民族习俗

服丧期间的衣饰

水浒传》第二十六回,叫做《偷骨殖何九叔送丧,供人头武二郎设祭》。西门庆潘金莲勾搭成奸,并以毒药夺去武大郎的性命,然后匆匆料理完丧事。正当他们在“楼上取乐”时,武松突然归来了。此回写道:

原来这婆娘自从药死了武大,那里肯戴孝,每日只是浓妆艳抹,和西门庆做一处取乐。听得武松叫声“武二归来了”,慌忙去面盆里洗落了脂粉,拔去了首饰钗环,蓬松挽了个髻儿,脱去红裙绣袄,旋穿上孝裙孝衫,便从楼上哽哽咽咽假哭下来。

武大郎亡故,潘金莲作为其妻,正处在服丧期间,按照中国传统习俗,她从里到外,理应禁穿红装、彩服,禁戴各种首饰,也不能敷粉施丹使用任何化妆品,必须穿戴孝裙、孝衫、孝鞋,卸去手圈、耳环、钗、簪,素面朝天。

自古以来,汉族在亲人逝去后,所穿的丧服,分为五等。

第一等丧服叫“斩缞”,用最粗的生麻制成,断边外露,不缉边。是丧礼中的儿子、未出嫁的女儿,因父母亡故而穿的丧服,也是承孙因祖父母亡故所穿的丧服。或者是丈夫过世,其妻所穿的丧服。武大郎辞世,潘金莲服丧应穿这种“斩缞”,而且应穿三年。

第二等丧服叫“齐缞”,用粗生麻制成,剪断处缉边。是后人为祖父母服丧一年、为曾祖父母服丧五个月、为高祖父母服丧三个月所穿。

第三等丧服叫“大功”,是用熟麻布所制,较“齐缞”质地稍细。是为伯叔父母及堂兄弟、未嫁姊妹,服丧九个月所穿。

第四等丧服叫“小功”,用较细的熟麻布所制。是为从祖父母、堂叔伯父母,未嫁祖姑、堂姑,已嫁堂姊妹,外祖父母、母舅、母姨,服丧五个月所穿。

第五等丧服叫“缌麻”,用最细的熟麻布制成。是为从祖父母、族伯父母、族兄弟姊妹、表兄弟、岳父母服丧三个月所穿。(www.xing528.com)

为什么越是与死者亲近的人,所穿丧服越是质地粗糙、制作简陋呢?“这说明丧服是孝眷的一种‘自惩’形式,是以自我惩处的形式来表达孝心,或者说是对死者生前未能很好地尽到孝心的某种情感方面的自责的心理表现。”(任骋《中国民间禁忌》)

武松见到潘金莲后,问:“哥哥死得几日了?”潘金莲答:“再两日,便是断七。”于是书中这一回写道:

武松沉吟了半晌,便出门去,径投县里来,开了锁,去房中换了一身素净衣服,便叫士兵打了一条麻绦,系在腰里。

古语云:长兄如父。武大郎亡故,作为亲弟弟的武松,应视兄死如同父死,所穿之孝服也就是“斩缞”了。但小说中的武松,急着要去弄清兄死的原由,急于要去为兄报仇,所以只能临时穿上“素净衣服”。“素净衣服”,一般为白色衣服。而这个士兵,与武大郎并无血缘关系,只是武松的一个随从,故只在腰间系一条粗麻带子,以表哀悼之意。

这种服丧期间着丧服的习俗,除汉族人外,在一些少数民族中也很流行。

达斡尔族,丈夫亡故,妻必须为夫戴孝三年并不得再嫁。所穿丧服,第一年为白色,第二年、第三年为青色。

鄂温克族,舅父死,外甥要穿一个月的丧服,但不是全白。而夫死,妻应戴孝,妻死则夫可免去戴孝。

塔吉克族,在服丧期间,妻子儿女禁穿花哨的服装,腰间要系白带子。包头布也是白色的。

到了今天,家有亲人故去,亲眷虽不着丧服,但也绝不会去穿艳丽的服装,戴精美的首饰,描眉、搽粉、涂口红,这同样是为了寄托哀思、昭示孝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