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无请”与“人死饭甑开”
在湖南的民间俗语中,关于祝寿、庆寿方面的礼仪,有“生日无请”的说法。意思是:忌讳发请柬,让人来祝贺自己的生日。
一个人何年何月何日何时降生人世,最清楚的莫过于其亲属和自己,当然还有最要好的朋友。在古代,寿者每年在他临世的这一天,举行喜庆活动,谓之“做寿”。“十”或成倍增长的“二十”、“三十”……乃至“一百”,叫做“整生”、“整寿”;平常年份的寿诞,名曰“散生”、“散寿”。
家庭、家族之间的成员,也包括情深意笃的友人,都会将彼此的生日牢记在心,或怕忘记则书之备查。到了某人生日这一天,便去登门祝贺,带上寿礼,然后参加寿宴。
为什么“生日无请”呢?
古人认为:“寿者为尊。”主动邀请别人来为自己贺寿,则显得有些妄自尊大,是一种失礼的行为。
此外,亲戚朋友都心中有数,不请亦会纷至沓来。再下请柬去提醒,就有损人家的面子,造成心理上的不快。(www.xing528.com)
但如果寿者德高望重,名声远播,广得佳誉,由官方或好友出面,为其庆祝寿诞,则是例外,当然可将请柬发给有关人士。
“一九五三年一月七日,即农历壬辰年十一月二十二日,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和中央美术学院,在文化俱乐部,为他(齐白石)九十岁诞辰,举行庆祝会。那天,参加的人很多。”(张次溪《齐白石的一生》)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文艺界、教育界各方面人士,都应邀而来,如周恩来、周扬、许麟庐、李可染、李苦禅、艾青……
在关于丧事的礼仪中,湖南俗语云:“人死饭甑开,不请自己来。”
意思是谁家死了人,因吊唁的、帮忙做事的人多,开的是流水席,吃饭任由自便。甚至有些人是丧家不认识的,是闻讯而至,吃饭时丧家忌讳阻止、询问,否则为无礼。
当这家有了亡者,丧家会打发人去亲朋戚友家“报丧”,决不会说“请”人来吊唁之类的话。亲朋戚友来送丧礼、来慰问、来追悼、来帮忙,是一种出于礼仪和情感的自觉行为,无需说“请”。特别是长辈故去,孝子(还有其他亲属)在民间习俗中,属于“有罪”、“有凶煞”之身,任何人的到来都是一种“恩惠”。所以在过去,孝子见了任何人都要下跪磕头,“见人矮三尺”。
今天,因传媒工具的普及,家中有人逝去,在报纸上以广告形式发一个“讣告”,说明死者为谁,享寿几何,什么时间举行追悼会。这也是“发丧”的遗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