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腊八粥制作,中国腊八节忌讳与由来

腊八粥制作,中国腊八节忌讳与由来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腊八粥的制作到了腊月初八,家家户户喜气洋洋地吃腊八粥,称之为过腊八节。腊八粥,佛门称作“佛粥”。而明人刘若愚作《明宫史》,亦有关于腊八粥的描述。对腊八粥源于佛教之说,也有的持不同看法:“入腊赐食,实朝廷典礼之常……与彼释氏何干”。腊八粥缘于佛教也罢,缘于民间习俗也罢,到了后来,生发的是一年农事结束,而春节渐近的喜悦心情,还有一种迎接来年好收成的美好祝愿。腊八粥熬好了,按老习俗是暂时不能喝的。

腊八粥制作,中国腊八节忌讳与由来

腊八粥的制作

到了腊月初八(农历十二月八日),家家户户喜气洋洋地吃腊八粥,称之为过腊八节。一般来说,“腊八粥是以糯米和红豆桂圆枣子栗子、花生、榛子、白果、松子……煮成‘甜稀饭’,在隆冬里吃来又营养又可口又暖和”(殷登国《岁时佳节记趣》)。

腊八粥,佛门称作“佛粥”。按佛门说法,腊月八日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释迦牟尼姓乔答摩,名悉达多,是古印度北部迦佑罗卫国(即今之尼泊尔)净饭王的儿子,相传他二十九岁时,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道。经六年苦修,于腊月初八在佛陀伽耶菩提树下终成正果。在成正果之前,他身形消瘦,疲惫不堪,喝了一个牧羊女奉献的一碗粥,如受甘露。当时,他说:“我为成熟一切众生,故食此食。”喝过粥之后,“身体光锐,气力充足,堪受菩提。”(引自萧梁时僧佑《释迦谱》)

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记载:“八日,则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

而明人刘若愚作《明宫史》,亦有关于腊八粥的描述。“初八日,吃腊八粥。先期数日,将红枣捶破泡汤。至初八日,加糯米、白果、核桃仁、栗子、菱米煮粥。供佛圣前,户牖、园树、井灶之上,各分布之。举家皆吃,或互相馈赠,夸精美也。”

清代,此习俗仍很重视,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曾有《腊八粥》诗:“一阳初复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应节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共赏佳品达妙门,妙门色相传莲炬。童稚饱腹庆升平,还向街头击腊鼓。”

对腊八粥源于佛教之说,也有的持不同看法:“入腊赐食,实朝廷典礼之常……与彼释氏何干”(清光绪时《东光县志》)。这种观点也并非虚委。

典籍记载,“腊”是远古的一种祭礼。先民在冬闲时,以农猎收获物献祭所有与发明、管理、保护和发展农猎有关的神灵,感恩乞福,并举行庆贺活动。古代“腊”字与“猎”字相通,故腊祭即猎祭。腊祭,夏代称“嘉平”,商代叫“清祀”,周代名“大腊”,秦代又曰“嘉平”,到汉时则云“腊”。哪一天为腊日呢?汉朝冬至后三戌为腊”(《说文解字》);曹魏以辰日为腊;两晋以丑日为腊(见《玉烛宝典》)。直到南朝时,才把农历十二月称为腊月,初八日改为腊日,即“腊八”。《荆楚岁时记》载,南北朝时,民间于腊八日鸣鼓起舞,民谚则云:“腊鼓鸣,春草生。”在这个节日里,以一些农副产品合煮成粥,表达一种对一年收成的庆贺,并祭祀各方神灵,因而形成一种习俗,亦是顺理成章之事。(www.xing528.com)

腊八粥缘于佛教也罢,缘于民间习俗也罢,到了后来,生发的是一年农事结束,而春节渐近的喜悦心情,还有一种迎接来年好收成的美好祝愿。其次,从养生学的观点来看,冬寒食粥,加之各种米、果的营养掺和,有大补之效。

腊八粥的制作,有什么讲究呢?

王敦煌《吃主儿·腊八儿粥》称:“北京有句俗话:‘腊七腊八儿,冻死寒鸦儿。’在老北京人的概念中,这两天是整个冬季最冷的两天。粥虽然是腊八儿用,当天现煮是煮不出来的。总要在头天就开始着手,把腊七搭进去,才能把‘腊八儿粥’熬好。”

前面说到熬腊八粥的几种原料,讲究的其实远远不止,应为:糯米、大米小米、玉米糁、白高粱米、红高粱米、大麦米、黄米、苡仁米、鸡头米、芸豆、绿豆红小豆、白扁豆等等,是名副其实的“杂料粥”。同时,还要掺入“粥果”,如干百合、干莲子、干桂圆、松子、榛子仁、杏仁、核桃仁、栗子、红枣(先煮熟后去皮去核)。

各种杂粮、杂豆及“粥果”,绝对不可一起下锅一起煮。“这些东西煮熟的时间都不一样,还要把不爱熟的先煮上,再逐一往里头加,最后下比较易熟的东西。”(《吃主儿·腊八儿粥》)

腊八粥熬好了,按老习俗是暂时不能喝的。“先得把它盛在一个罐子里头,放在供桌上拜佛祭祖。然后才能撤下来,大家分食。”这叫做“上供神知,撤供人吃”(《吃主儿·腊八儿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