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航运发展史-中国忌讳

中国航运发展史-中国忌讳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顺风宰相逆风猴在原始社会,先民就懂得用木筏、独木舟等工具,载人载货穿行于水上。唐宋时的内河航行,已相当普遍;到了元明,又开拓了海运事业,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时率宝船六十余艘,此中各种人员达二万七千余人。如果顺水顺风,船夫只需把好舵,省力省时,“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若是逆水逆风行船,船夫则以长篙撑持,或采用拉纤的方法,一个个弯腰曲背,汗下如雨。

中国航运发展史-中国忌讳

顺风宰相逆风

原始社会,先民就懂得用木筏、独木舟等工具,载人载货穿行于水上。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的遗址中,曾出土一柄木桨,可见当时已发明舟楫。战国时代,我国有颇具规模的造船业,造出了设备完善的战船、楼船。唐宋时的内河航行,已相当普遍;到了元明,又开拓了海运事业,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时率宝船六十余艘,此中各种人员达二万七千余人。

驾驶船只的人,称之为船夫、船家、船工,或水夫,“水夫住在长江边,年年捉送装兵船”(清·钱澄之《水夫谣》)。在内河运行,主要以桨、橹、长篙为推进工具,名之曰:荡桨、摇橹、撑篙。较大的船只,还设置桅杆,以便挂上帆,借助风力前行,“一片春帆带雨飞”(唐·僧法振《送友人之上都》)。如果顺水顺风,船夫只需把好舵,省力省时,“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李白《早发白帝城》)。若是逆水逆风行船,船夫则以长篙撑持,或采用拉纤的方法,一个个弯腰曲背,汗下如雨。故俗语说:“顺风宰相逆风猴。”

在江浙地区,河港纵横,水网如织,乌篷船是一种最便利的交通工具。“你在家乡平常总坐人力车电车,或是汽车,但在我的故乡,那里这些是没有的,除了在城内或山上是用轿子以外,普通代步都是用船”(周作人《乌篷船》)。而在三峡或川江行船,滩多水急,船夫的生命时刻受到威胁。“撑得篙头都是血,一矶又复在前头”(宋·杨万里《过显济庙前石矶》)。(www.xing528.com)

清人袁树在《弄船人》中写道:“君看弄船人,长篙注在手,两脚跳如飞,一身乃未走。”而更惨的是,船夫或船被经常掳去出公差,或运兵,或运粮,在叱骂和皮鞭声中出力拼命,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报酬,“河之水,呜咽不成声”(清·宋大樽《河之水》)。

在江浙水港河汊之中,因水路相对平稳,所以常有妇女驾船为生,甚至背上还背着襁褓中的孩子。“一身充两役,谁道吴娘痴。襁儿背上卧,摇橹并摇儿”(清·赵翼《舟行绝句》)。而在杭州西湖上,船娘驾船载客游览,则比比皆是。“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宋·欧阳修《采桑子》)。

水上生涯,风浪无情,驾船行业有许多语言上的禁忌,比如姓“陈”或“程”的,因与“沉”同音,往往自称姓“常”或“浮”;筷子原名“箸”,与“住”、“滞”谐音,故船家很早就称之为“筷”,喻意行船快疾。“吃饭的碗、盛饭的盆,都不许口‘朝下放(讳翻起放)’,连锅盖的盖子也因有翻扣的意思而讳避之,不叫锅盖,而叫‘捂气’。摘下帽子,也要口朝上放,而不能翻扣在那里”(任骋《中国民间禁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