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夏之书:火焰战刀与花香

宁夏之书:火焰战刀与花香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五沙与水装订成的两本精美画册当沙漠在别的地方成为灾害时,宁夏人利用科学家的治沙成果,把沙漠变成了世界性的旅游资源,不仅将沙坡头和沙湖变成了两个国家首批5A级景区,而且成了世界垄断性的旅游资源。这是中国境内第一个将沙漠与黄河交织地带的自然地貌与人文资源作为旅游资源向海内外推介的地方,这个推介很快引起海内外旅游界的关注。同年6月,《中国旅游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了沙坡头旅游区正式开放的消息。

宁夏之书:火焰战刀与花香

五 沙与水装订成的两本精美画册

沙漠在别的地方成为灾害时,宁夏人利用科学家的治沙成果,把沙漠变成了世界性的旅游资源,不仅将沙坡头和沙湖变成了两个国家首批5A级景区,而且成了世界垄断性的旅游资源。

1978年9月,沙坡头迎来了由埃及、印度、利比里亚、尼日利亚等十几个国家的专家、学者组成的首期国际沙漠化治理讲习班。这是宁夏向世界打开的第一扇窗口。此后,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世界上许多国家元首、政界政要、外交使节、专家学者、新闻记者、文学家、艺术家旅行家和观光旅游的中外游人纷至沓来,使中卫成了宁夏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县城。

1986年3月,在“香港特殊旅游展销会”上,中卫县人民政府代表宁夏,首次向境外推出了具有沙漠生态特色的特殊旅游项目。这是中国境内第一个将沙漠与黄河交织地带的自然地貌与人文资源作为旅游资源向海内外推介的地方,这个推介很快引起海内外旅游界的关注。同年6月,《中国旅游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了沙坡头旅游区正式开放的消息。沙坡头旅游区的创建,拉开了宁夏现代旅游事业的序幕。

游客在沙坡头景区体验黄河漂流

古老的黄河冲出黑山峡,在这里绕了一个环形大弯,掉头向东进入宁夏平原。2000多年前的汉武帝元鼎元年,为屯兵戍边,在这里成功筑堤引水,在沙坡头东侧开挖美利渠,创造了黄河引水的辉煌历史。从沙坡头到北长滩的黄河两岸,始建于清代的10多架古老水车遗址、遗迹,构成了一幅浓郁的塞上风情画卷,除了沙漠中的绿色防风带外,和沙漠紧紧相连的这些画卷也是构成一个风景区的主要要素。

沙坡头在古代具有非常明确的军事文化意义,沙坡古渡是20世纪50年代以前黄河内陆航运西段的起始码头,也是1227年成吉思汗征战西夏时曾经发生过战斗的黄河九渡。同时,它的文化意义经过上千年的人文积淀从明朝中后期开始凸现。那时,旅游活动不仅仅是人们追求时髦的一种表现,而是内化成了一些文化人的文化品格,从而推动了明朝晚期旅游活动在这里的兴盛。在一种实用主义旅游观的驱使下,旅游在审美与愉悦的同时,融入了实地游览考察的内容,世俗性、民俗性的文化考察内容不断增多,包括庙会、节庆和宗教进香等活动。明代中卫沙坡头文化景观的形成,就是在这个大文化背景下出现的。《嘉靖宁夏新志》里已有“沙关钟鸣”的记载,说“沙关朝暮有声如钟,天雨时益盛”。作为一处驻军的烽堠,“关”也是一种军事意义上的表述。有趣的是,古人将“沙关钟鸣”这一自然景观归在“祥异”一类,说明古人已经从神秘文化的角度被“沙关钟鸣”的奇特景观所吸引,成了这里沙漠文化的由来,而这种沙漠文化和军事文化,是沙坡头成为旅游区的两个奇特招牌。

沙坡头旅游景区

在沙坡头方圆20公里的地域,集中了腾格里沙漠、黄河黑山峡峡谷、香山山脉和贺兰山南端余脉、卫宁平原绿洲等不同地貌,谱写了一曲融大自然瑰丽和人文文化灿烂于一个地区的交响曲。加上融入了明、清以来的文化积淀,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享誉世界的治沙成果,形成了不可复制的世界级品位的绝世奇观,这些成为了旅游意义上的沙坡头沙漠文化。20世纪90年代,沙坡头向外界打出了“世界垄断性的旅游资源”,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第一个沙漠旅游资源亮相了。

和别的旅游景区在发展中不同程度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效益不同的是,沙坡头旅游景区一直是在环保发展中逐渐壮大的,而且将环保成果也变成了旅游项目。1984年9月,国家环保局在宁夏中卫建立“沙坡头自然保护区”。新中国成立初期,沙坡头地区性的动植物资源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而今,保护区内的植物种类达890多种,野生脊椎动物146种,无脊椎动物400多种。这些在荒漠中重新出现的千姿百态的活的“储存物”和“绿色基因”,成为世界生命科学研究的“活标本”,成为人类同沙漠进行斗争的、宝贵的科研和经济开发资源。(www.xing528.com)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建设和20年的旅游开发,沙坡头在创新中吸纳了中国西部以及世界沙漠旅游地区的各类沙地旅游项目和产品,形成了中国沙漠旅游门类最齐全的景区,并成为中国沙漠体育运动基地和中国沙漠科研研究基地。此外,环绕沙坡头周边30公里的通湖、水梢子等景区开发已形成相当的规模,作为延伸和补充,这些景区与沙坡头旅游区共同构成了“世界沙漠旅游胜地”框架,形成了未来“世界沙漠旅游胜地”对客源市场的规模吸引力

宁夏人在变沙漠为旅游景点方面,在全国有着极强的示范意义,他们在腾格里沙漠边创建了国际品牌的沙坡头旅游景区,而在贺兰山东麓的一片荒凉的沙滩上,同样被他们打造出了一个蜚声国内外的国家5A级景区:沙湖。

在贺兰山东麓宁夏平罗县境内,有一片被沙漠包围的盐碱滩,包围这片盐碱滩的是贺兰山前洪积扇地形形成过程中的沉积物沙、沙砾和少量土相融,在洪积扇下缘出现的沙丘。1952年,这里成立了国营前进农场,种植水稻使这里形成了500亩的水面。1960年,随着建设祖国大西北的高潮掀起,一大批来自宁夏之外的人来到这里,他们的单位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有个军事化的名称:宁夏农垦西大滩建设兵团,是一个以师、团、连队为基本构架的半军事组织。在粮食短缺的年代,每天的劳动消耗着这些建设者的体力,不少身体虚弱者和年龄大的慢慢地倒下了,身体强壮者也被劳动和饥饿破坏着身体。后来,他们发现,那片水面下竟然有鱼,这些鱼成了饥荒年代里人们的美味。为了饲养更多的鱼,这些军垦人将银川市中山公园、永宁县鹤泉湖等地的芦苇根挖上,运到这里,哪里高就栽在哪里,原来为的是给鱼做饲料,没想到无心栽芦芦成景。有的芦苇根随着湖水漂移,几年后就形成了湖面上一簇簇的芦苇。到了夏天,这里就成了一个美丽的世外桃源,一丛丛、一簇簇嫩绿的芦苇在轻风吹拂下,成了一块起伏跌宕的绿色毯子,掠过这块大绿毯的是大雁、水鸟,构成了沙、水、苇、鸟立体的风景图。

沙 湖

1989年8月22日,时任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主席的白立忱来这里视察,发现这里的湖光沙色后,当场对时任宁夏农垦局局长的柳登旺提出:“这么好的地方,咱们能不能办旅游?”很快,一个以“沙湖”为名字的旅游景区建设在这里开始了。短短5年的发展,这里独特的利用沙和湖的资源发展起来的旅游景点,逐渐揭开了她亮丽的面纱

为沙湖湿地和沙地文化注入时代意蕴和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时间是1991年9月19日下午4:30分,江泽民总书记来到这里感叹地说:“真是好地方,不来是要后悔的!”视察结束后,江泽民当场题写了“沙湖”两个字,揭开了宁夏利用沙漠文化发展旅游经济的又一新纪元。

如今的沙湖,夏秋季节芦苇茂盛,水波潋滟,粼粼闪烁。丛丛芦苇与湖水相拥,沙丘与湖水相环;湖水映衬着束束芦苇,映衬着起伏的沙丘……湖水、绿色、沙丘相融,将南方的水色与北方的沙丘有机地衔接在一起,集中体现了江南的清秀与塞外的雄浑,成为又一种不可复制的垄断性旅游资源。

1994年,沙湖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35个王牌景点之一。2007年,沙湖被评为国家首批5A级景区。中国境内的两个5A级依水傍沙而形成的“沙+水风景区”,全由宁夏人创造。如今,一侧是22.5平方公里的以沙为景的中国王牌景点沙坡头风景区,另一侧则是4.5平方公里的湖水,构成了中国乃至世界旅游景点中独特的沙湖旅游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