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牧山贺兰:中国驼乡和滩羊之乡
骆驼是沙漠的精灵,这种动物进入人类驯化历史的具体年代,没有文献记载。宋时有诗句“酒泉西望玉门道,千山万碛皆白草”,这里的白草,俗称骆驼刺,是戈壁上生长的一种多刺植物,冬季呈白色,是骆驼的主要食草之一。在这个诗句里不难看出,西夏时期贺兰山西边就是西夏帝国的骆驼养殖基地之一。981年,宋朝特使王延德出使高昌,经鄂尔多斯渡黄河,穿越贺兰山以北的乌兰布和沙漠时,“沙深三尺,马不能行,行者皆乘骆驼”。从这个记载可以看出,贺兰山一带的骆驼养殖基地向东一直延伸到乌兰布和沙漠深处,而且骆驼是宋朝穿越沙漠前往西域地区的重要交通工具。1049年,辽兴宗率军伐夏,北路军突入西夏的右厢地区,“至西凉府,获羊百万,囊驼二十万,牛五百”,不难看出贺兰山西边的阿拉善草原上,羊驼数量非常可观。
贺兰山西侧的驼群
作为一个古老的原始品种,分布在贺兰山西边的阿拉善双峰骆驼享有“沙漠之舟”的美誉,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生理机能和抗逆性,在各个历史时期扮演着穿越沙漠的工具角色。同时,阿拉善骆驼的驼毛有着极高的经济价值,马可·波罗当年穿越阿拉善时由衷地称赞这里的驼毛“是世界上最好的”。这种价值被西方人认识后,他们特意在黄河边的磴口、临河、石嘴山一带设立了洋行,专门收购驼毛,商贩们穿越贺兰山将驼毛送到这些洋行,水运到包头,再采取陆路方式运到天津,然后出海运往西方,制成毛线、毛呢后,返销到中国,仅1941年前后的定远营在树贵的一个小分点,一年就收购驼毛5000公斤。抗日战争期间,蒋经国到西北地区考察后,在一次西北的宴席上说“西北之皮毛,实为西北之精华”。其中所指皮毛就包含着驼毛。(www.xing528.com)
二毛皮制作(宋辉 摄)
随着时代的发展,骆驼的功效逐渐减弱,草原上的生态恶化,也导致了骆驼数量的锐减。2002年,阿拉善骆驼被国家农业部列入国家级78种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目前,阿拉善骆驼总数占全国骆驼总数的2/3,仍然保持着“中国驼乡”的称号。在长期的生活和劳动实践中,阿拉善牧民不分男女老少,都练就一套高超的夏骑马、冬乘骆驼的骑术。放牧中,牧民们三五成群,挑选自己认为强健的骆驼相互赛跑,以展示骆驼素质为乐趣;每逢婚宴、敖包盛会、寺庙经会等重要集会,散居大漠的牧民相逢驱驼疾驰,自发的赛驼成为深居大漠的牧民群众的一大乐趣,形成了悠扬驼铃声中独特的骆驼文化。
贺兰山东麓的宁夏平原上,那些青草间成长的羊群有着自己的名字:滩羊。宁夏五宝中的白宝就是指滩羊皮做成的坎肩、马褂、背心等。尤其是黄河东岸的盐池县滩羊,在当地人所说的“吃着甘草、喝着矿泉水”的成长营养中,给盐池县赢得了“中国滩羊之乡”的美誉。《宁夏风物志》中记载,滩羊是蒙古羊的品种,后来迁移到贺兰山东麓的宁夏平原上,品种的优异、丰足的牧草、多种草药作为主食、长时间的人工培育,使宁夏的滩羊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优良品种。古人有“肥马轻裘”之说,滩羊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食用上。宁夏人经过长期的摸索,将1个月左右的滩羊羔皮用民间工艺制成男女冬装,宁夏的滩羊二毛皮薄如同厚纸,柔软的外观中带有坚韧的质地,一件皮衣只有二三斤重,提起来,能看见洁白的毛穗顺次下垂,犹如梨花纷纷飘落。精制的皮衣如果养护得当,10年左右也毛不生絮、束不结毡,使滩羊二毛皮跻身宁夏五宝中的“白宝”席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