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是一条南北长200多公里,东西宽15公里~60公里的山,许多人知道它是宁夏和内蒙古的界山,它的海拔一般在2500米左右,最高峰海拔3556米,是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最高峰,也是中国大地上非常重要的山脉。也恰恰是这样的高度,阻挡了夏天从中国东南沿海登陆的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气流,即东南季风,也减缓了冬季来自西伯利亚的高气压。这就使得这2000米有了更高的人文海拔:这里不仅是宁夏与内蒙古自治区的界山,更是中国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中国内流区域和外流区域的分界线。
气候学家以400毫米等雨量线为界,把中国分为两大部分:以东为东亚季风所控制的湿润、半湿润区;以西大部属中亚干旱、半干旱区,这与我国内流区与外流区的界线大体相当。这条界线是中国气候上的一条重要分界线,贺兰山恰好就在这条线上,它的西边,就出现了干旱的沙漠戈壁——中国第三大沙漠腾格里沙漠和世界上沙山最高的巴丹吉林沙漠以及大片一直蔓延到蒙古国的戈壁荒漠地带,是典型的干旱地区。而在贺兰山东边的宁夏平原,由于黄河的灌溉,这里却出现了塞上江南的景象。千里沃野使宁夏平原成了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冷兵器时代,骑兵具有天然的优势。宋朝建国后不久,便发现来自北方的草原民族依靠强大的军事力量,动摇着新兴帝国的根基。但它又不能像西汉那样,以大规模的养马来构建一个强大的骑兵军团,宋朝的版图内缺乏可供大量养马的土地。和民间对马匹的要求不同,军队所用的马匹必须放牧,要有大片的牧场供马生长繁衍。(www.xing528.com)
整个中国古代,能够养优良战马的地方大致有两个,一个是西北,一个是东北。汉唐盛世,依靠的是在西北地区养马解决战马问题。宋朝建国后,才发现这两片地区都已经被党项、契丹、女真等游牧民族占领。一次次的争夺后,几乎都是宋朝失利。尽管宋朝建立后的经济实力一直在增长,但却无法有效地转化为军事实力,除非有办法获得足够多的良马。宋朝也就瞄准了介于西夏、契丹、女真之间的晋蒙陕大峡谷西北地区的鄂尔多斯高原、河套平原地区。这一带曾经被党项人占领长达几百年,他们的后代悍勇善战。“人马精劲,惯习战斗之事”。所以,能否保住这一带是关乎北宋西北地区安危的大事。
有着战略眼光的王安石曾经在他的变法中,试图买马,把这些马分散到农民家中,期望能在战时立即依靠这些马组建一个骑兵队伍。这种乌托邦式的文人之想还没得以实施,就遭到了来自北方少数民族的彻底摧毁——战马与民用马匹最大的不同在于战马不仅要求牧草好,更要天然放牧,而不是圈养。
在冷兵器时代,决定战争双方胜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马匹,而宋朝军事上的一个弱点是没有培养出作战能力强的骑兵部队,主要原因是高层决策者一直重视对南方富庶之地的控制和工商业的发展,而忽视了对骑兵的温床——牧场的占据。贺兰山一带的天然牧马条件,使生活在这里的各个时期的少数民族,拥有了冷兵器时代的利器——战马。西夏,一个小的帝国在和宋朝抗衡的近200年的历史中,能够具备顽强的抵抗力量和军事实力,与贺兰山下丰美的草场资源也有着关系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